個人簡歷
高士國,1939年1月生于天津。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1957年畢業于北京土木建筑工程學校(北京建筑大學前身),同年入職北京市政總院,畢生致力于給排水工程設計、科研和技術管理工作,堅持務實創新,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培養了一批專業學術帶頭人,為我國城市給排水事業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1965年榮獲“全國青年先進分子”稱號,參加國慶觀禮活動,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93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榮獲“首都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6年被評為建設部“八五科技攻關先進工作者”;2004年被評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主要成績:
銳意創新,推進行業技術進步。高士國大師在給水排水領域深耕數十載,主持完成了大中型工程設計30余項,重大科研課題10余項,創造了多個“國內首次”。他提出并主持完成的“側向流除砂器的研究”、“波形填料水力反應工藝研究”、“集泥式異向流斜板沉淀工藝研究”、“側向流波形斜板沉淀工藝的研究”、“均質濾層過濾技術的研究”等科研成果,為國內給排水專業的技術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主持完成的北京市第九水廠工程,是國內首個一次規劃設計的百萬噸級的大型給水廠,出水水質不僅滿足國家標準,更是達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榮獲建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設計金獎和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
聚焦規劃,引領城市建設發展。改革開放之初,高士國大師在指導深圳特區2000年城市給水工程規劃方案、東莞市中西部供水工程規劃方案編制中,以前瞻性視角提出了科學合理的城市供水解決方案,通過多水源開發、優化水廠布局、設置轉輸泵站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多水源與多水廠之間原水的傳輸、調配和調蓄,構建了當地城市供水系統全新格局,為后期工程建設和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據,促進了建設和管理的科學合理、有序進行。
匠心傳承,重視專業人才培養。高士國大師高度重視給排水專業人才培養,通過工程實踐,培養了一批專業領軍人才。為了讓設計院的年輕人都能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積極關注、推動行業信息化建設,在1998年即提出構建企業資源庫的建議,組織各專業技術力量,分門別類整理體現先進技術水平的圖紙和文件資料,定義關鍵技術參數和屬性,使凝聚設計人員經驗、智慧與創新理念的技術成果實現信息化存儲、資源化查詢利用,為傳承知識、完成更高水平的技術成果奠定了信息化基礎。
部分主要著作:
著有多部論文:無煙煤均質濾層過濾技術研究與應用;側向流波形斜板沉淀工藝研究與應用;無煙煤均質濾層過濾技術試驗研究及工程應用;城市排水和污水再生回用系統應急措施研究;水力絮凝器的理論與實踐等。
主要榮譽:
1965年作為先進青年代表出席全國勞動模范國慶觀禮團,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1987年被評為高級工程師,1989年被評為“享受教授、研究員待遇的高級工程師”,1993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獲“首都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5年獲“首都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6年由建設部授予“八五科技攻關先進工作者”稱號,2004年被評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2022年獲評“水業人物”終身成就獎。
風華正茂已是奠基人,耄耋之年仍是開拓者。高士國大師用一生心血描繪給排水領域的城市發展藍圖,詮釋著一位設計大師讓中國給排水事業與世界接軌的赤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