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百年夢想,創世紀輝煌。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建設者經過四年半的艱苦奮戰,出色完成了工程建設任務。6月23日開始,由水利部主持對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進行通水階段驗收。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擴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保證洪澤湖大堤安全的一項戰略性骨干工程,與蘇北灌溉總渠平行,近期工程按泄洪2270立方米每秒設計。在全長163.5公里淮河入海水道沿線上,布置了二河、淮安、濱海和海口四個樞紐及淮阜控制,建配套穿堤建筑物29座、跨河橋梁7座以及渠北排灌影響處理工程等,總投資為41.17億元。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1999年全面實施,2000年4月按照國務院領導加快工程建設步伐的指示要求,7年工期縮短為4年半。在水利部和江蘇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和江蘇省水利廳同心協力,緊緊圍繞"2002年主體工程基本建成,2003年汛期具備行洪條件"的總體工期目標,精心組織,精心施工。工程建設全面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廣大工程建設者奮發進取,拼搏攻關,采取了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確保了工程質量和工期。
目前,工程征地拆遷安置工作全部完成;四大樞紐建筑物及淮阜控制工程全部具備通水條件;河道堤防工程全線貫通。共完成投資38.59億元,占工程總投資的93.7%。
水利部淮委作為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的項目主管,千方百計推進工程建設。淮委同時負責淮河入海水道龍頭工程二河樞紐和最大的樞紐建筑物淮安樞紐工程建設,成功地解決了施工降排水和立交地涵涵身大斷面薄壁混凝土施工防裂這兩大關鍵施工技術難題,提前達到了各階段目標,至目前兩樞紐工程都已完成了竣工初步驗收。
淮安樞紐工程新穎奪目,在這里淮河入海水道與京杭運河水上立交,上部航槽承接京杭運河南北航運,下部15孔巨大的涵洞自西向東溝通了淮河入海水道,將現代水利工程與京杭運河及淮安悠久文化融為一體,成為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和當地的重要景觀。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完成通水階段驗收和制定落實工程調度運行方案后,今年汛期可與入江水道、蘇北灌溉總渠和分淮入沂等工程聯合運用,將使洪澤湖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對確保淮河下游地區2000萬人口、3000萬畝耕地防洪安全,保障當地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