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
1.依法公開環境信息。
綜合考慮水環境質量及達標情況等因素,按省級相關部門要求每年定期公布上一年度優良水體(Ⅰ—Ⅲ類)、飲用水水源與各縣區水體環境質量綜合排名,市政府定期公布河源市水環境質量狀況。從2016年1月份起,督促轄區內國家及省確定的重點排污單位依法向社會公開其產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主動接受監督。鼓勵企業自覺開展環境公益活動,不斷增強企業環保社會責任意識。選擇典型工業聚集區,2017年底前研究發布工業集聚區環境友好指數、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強度、城市環境友好指數等信息。[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經濟和信息化局等參與,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2.加強社會監督。
為公眾、社會組織提供水污染防治法規培訓和咨詢,邀請其全程參與重要環保執法行動和重大水污染事件調查。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件。健全舉報制度,充分發揮“12345”等舉報熱線和網絡平臺作用。限期辦理群眾舉報投訴的環境問題,一經查實,可給予舉報人獎勵。通過公開聽證、網絡征集等形式,充分聽取公眾對重大決策和建設項目的意見。積極推行環境公益訴訟。督促企業貫徹落實《企業信息公開暫行條例》,主動公開環境違法受罰信息。[市環境保護局負責,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3.構建全民行動格局。
樹立“節水潔水,人人有責”的行為準則。加強宣傳教育,把水資源、水環境保護和水情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提高公眾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客觀規律的認識。依托中小學節水教育、水土保持教育、環境教育等社會實踐基地,開展環保社會實踐活動。支持民間環保機構、志愿者開展環保工作。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開展環保社區、學校、家庭等群眾性創建活動,推動節約用水,鼓勵購買使用節水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教育局、住房城鄉規劃建設局、水務局等參與,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三、主攻方向
(一)控制單元劃分。
控制單元劃分是編制實施方案的重要內容,其目的是實現水環境目標的精細化管理,更好地分清、明確污染責任主體、保證河源市轄區的全覆蓋。將復雜的流域水環境問題分解到各控制單元,精準施治、突出重點,從而保障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以《廣東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粵環〔2011〕14號)中已劃定水環境功能區劃的主要河流、大型水庫為水域控制范圍,以鄉鎮行政邊界和集水區邊界為基本邊界,結合地形、地貌、水系特征、土地利用和污染源分布狀況等,按照“水環境功能區—陸域控制范圍”的水陸響應關系劃定陸域控制范圍,同時結合河源市及各縣(區)、鄉鎮(街道)邊界予以修正,形成各控制單元,并依據其所在地區水環境功能區劃標明其目標水質,形成《河源市控制單元分布圖》,如附件6所示。在控制單元劃分的基礎上,對控制單元內主要水體名稱及基本情況、控制單元所轄區域、控制斷面位置及目標等信息進行整理匯總,形成《河源市控制單元劃分表》,如附件1表1—7所示。
(二)控制單元環境問題及污染防治。
1.滃江翁源官渡控制單元。
滃江翁源控制單元位于我市西北部,我市僅連平縣陂頭鎮在該控制單元,控制單元考核斷面為官渡斷面,位于韶關市境內,河源市內無相應考核斷面。
陂頭鎮多年以來水質常年維持優良,但是近年來隨著農業和加工業的發展,農業面源污染也逐漸增加,全鎮總人口為3.37萬人,尚未建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有畜禽養殖量在100頭生豬以上的養殖場6家,相應污染治理設施相對落后。
陂頭鎮農業較為發達,是連平的主要產糧區,應推行生態農業循環模式和推廣新型環保農藥,通過生態塘、渠等措施降低面源污染負荷。同時應建設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高城鎮污水收集率。
2.梅江上游五華—龍川—紫金水口英勤控制單元。
梅江上游五華—龍川—紫金控制單元位于我市東部,控制單元考核斷面為梓皋斷面,位于梅州市境內,河源市內無相應考核斷面。
該控制單元包括龍窩鎮、鐵場鎮等10個鄉鎮,控制單元內總人口為44.62萬人,目前尚未建成有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該控制單元有2個市重點監管污染源,分別為田心鎮遠東養殖場和田心鎮振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兩者皆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生豬養殖量分別為5750頭、7234頭,需要加強監管。控制單元內龍窩鎮種植業發達,創辦了各類型大小莊園,種植特色三華李、良種楊梅等7萬多畝,種植業占農業的53%。
針對農業種植源污染,開展環境友好型種植,著力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生物有機肥,同時加快發展“三高”農業,推進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打造綠色食品基地。針對生活污染源,建設南嶺鎮、敬梓鎮、蘇區鎮、水墩鎮、中壩鎮、龍母鎮等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針對2個市重點監管的畜禽養殖場,應加強污染物排放監督,按要求安裝污染物在線監控設施。
3.東江龍川—興寧龍川鐵路橋控制單元。
東江龍川—興寧控制單元位于我市東北部,龍川縣北部,控制斷面為龍川鐵路橋,斷面屬性為國控斷面。該斷面2020年水質目標位Ⅱ類,2014年各季度評價結果為Ⅱ類,水質狀況為優,為水質維持型控制單元。
該控制單元內有我市重點水庫楓樹壩水庫,楓樹壩水庫是航運、防洪、發電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工程,庫容量19.5億立方米,流域面積5150平方千米。根據監測數據,2014年楓樹壩水庫水質為地表水Ⅲ類水質,較為優良,主要超標因子為TN,這與控制單元內畜禽養殖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有很大關系,據統計控制單元內有養殖規模為100頭生豬以上的養殖場259家,生豬存欄量55208頭。同時控制單元內總人口為38.12萬人,目前尚未建成有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針對控制單元內生活源應重點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麻布崗鎮、上坪鎮、赤光鎮、黎咀鎮、車田鎮等鎮級污水處理廠,提高城鎮污水處理率。針對畜禽養殖污染,根據我市畜禽養殖布局,逐步完成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的清退工作,限養區和適養區內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與利用設施。
4.東江龍川—東源東源仙塘控制單元。
東江龍川—東源控制單元位于我市東北部,控制斷面為東源仙塘,斷面屬性為省控斷面。該斷面2020年水質目標為Ⅱ類,2014年逐季度評價結果為Ⅱ類,水質狀況為優,為水質維持型斷面。
該控制單元包括老隆鎮、佗城鎮、藍口鎮等14個鄉鎮。在工業污染方面,控制單元內有全市重點監控污染源17個,工業廢水排放量約3.0萬噸每天,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工業園亦位于該控制單元中的仙塘鎮。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工業園主要行業包括電子通訊、機械制造和輕工業,201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17.3億元,同比增長30.7%。但該工業園存在配套污水管網不夠完善的問題,需進一步完善配套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收集處理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居民生活源上,控制單元內總人口為50.34萬人,老隆鎮、仙塘鎮、柳城鎮等3鎮已建設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能力為3.55萬噸每天,藍口鎮污水處理廠目前處于建設階段,項目完工后可形成0.48萬噸每天的污水處理能力。控制單元內農業較為發達,尤其是佗城鎮。
針對控制單元內重點工業污染源,應加強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并加強監管,確保所有排污單位全面達標排放,推進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工業園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工作,提升工業廢水收集處理率,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針對居民生活污染源,應推進佗城鎮、藍口鎮、曾田鎮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城鎮污水處理率。針對控制單元內種植業污染,應著力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生物有機肥,減少農業面源排放量。
5.東江源城—紫金江口控制單元。
東江源城—紫金控制單元包括源城區和紫金縣、江東新區部分區域,控制斷面為江口,斷面屬性為省控斷面。該斷面2020年水質目標為Ⅱ類,2014年逐季度評價結果為Ⅱ類,水質狀況為優,為水質維持型斷面。
該控制單元包括了河源市建成區,控制單元內總人口為53.49萬人,已建成源城污水處理廠、河源市污水處理廠等5座污水處理廠,形成16萬噸每天的污水處理能力。在工業污染源方面,控制單元內有26個市重點監管污染源,有深圳(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深圳龍崗(紫金)產業轉移工業園、深圳(羅湖)河源源城產業轉移工業園,其中深圳龍崗(紫金)產業轉移工業園存在污水管網建設進度緩慢的問題。在畜禽養殖方面,埔前鎮、源南鎮、古竹鎮、臨江鎮等4鎮存在大量畜禽養殖場,生豬存欄量約為14.55萬頭,需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污染。
針對生活污染源,應新建江東污水處理廠、河源市明珠污水處理廠,擴建河源市污水處理廠,擴大控制單元內生活污水收集范圍,提升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針對畜禽養殖污染,開展東江沿岸養殖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對東江沿岸養殖場進行清理整頓;同時加強控制單元內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配套糞便污水貯存、處理與利用設施的建設。針對工業污染源,應加大投資力度,加快推進深圳龍崗(紫金)產業轉移工業園污水管網建設進度,強化產業轉移工業園污水治理,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確保所有產業轉移工業園全面達標排放。推進東浦河、白領頭河、黃子洞河、新豐江壩下—河口段等河流的綜合整治。
6.俐江和平俐江出口控制單元。
俐江和平控制單元位于我市北部,控制斷面為俐江出口,斷面屬性為省控斷面。該斷面2020年水質目標為Ⅱ類,2014年逐季度評價結果為Ⅱ類,水質狀況為優,為水質維持型斷面。
俐江和平控制單元包括彭寨鎮、陽明鎮等13個城鎮,控制單元內總人口為50.65萬人,其中俐源鎮、長塘鎮、陽明鎮等3鎮已建成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合計1.85萬噸每天,彭寨鎮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中,污水處理能力為0.5萬噸每天,控制單元內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偏低。在工業污染源上,控制單元內有深圳福田(和平)產業轉移工業園。控制單元內有畜禽養殖量在100頭生豬以上的養殖場111家,現有存欄量58139頭。
針對控制單元內生活污染源,應新建合水鎮、東水鎮等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擴建和平縣城污水處理廠,提高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針對工業污染源,應強化產業轉移工業園污水治理,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確保全面達標排放。針對畜禽養殖污染,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應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與利用設施。有條件的區域應適當開展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
7.秋香江紫金欖溪渡口控制單元。
秋香江紫金控制單元位于我市東南部,控制斷面為欖溪渡口,斷面屬性為省控斷面。該斷面2020年水質目標為Ⅱ類,2014年逐季度評價結果為Ⅱ類,水質狀況為優,為水質維持型斷面。
該控制單元內轄有紫金縣鳳安、紫城、好義等鎮,現有人口46.3萬,僅紫城鎮建有2.5萬噸/天污水處理設施;畜禽養殖量在100頭生豬以上的養殖場160家,現有存欄量54028頭。
針對該控制單元水質要求及人口經濟特征,應加快推進鳳安、好義、九和、藍塘、上義、瓦溪等鎮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有條件的行政村可積極開展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試點及農村連片整治示范工程;根據全市畜禽養殖布局要求,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清理關閉禁養區內養殖場(點),控制限養區內養殖場規模和數量,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綜合整治。
8.連平水連平隆街大橋控制單元。
連平水連平控制單元位于我市北部,控制斷面為隆街大橋,斷面屬性為市控斷面。該斷面2020年水質目標為Ⅱ類,2014年逐季度評價結果為Ⅱ類,水質狀況為優,為水質維持型斷面。
該控制單元內轄有連平縣隆街、上坪、田源、溪山、元善等5鎮,現有人口18.5萬,僅有元善鎮建有1.5萬噸/天污水處理設施,另有隆街鎮5000噸/天污水處理設施在建;畜禽養殖量在100頭生豬以上的養殖場107家,現有存欄量46199頭生豬。
針對該控制單元水質要求及人口經濟特征,應加快推進上坪、田源、溪山3鎮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針對轄區內“數多量少”的畜禽養殖特點,應根據我市畜禽養殖布局要求,逐步完成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的清退工作,限養區和適養區內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應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與利用設施,以降低污染負荷。
9.忠信水河源連平石塘水控制單元。
忠信水河源連平控制單元位于我市北部,控制斷面為石塘水,斷面屬性為市控斷面。該斷面2020年水質目標為Ⅱ類,2014年逐季度評價結果為Ⅱ類,水質狀況為優,為水質維持型斷面。
該控制單元內轄有連平縣高莞、內莞、油溪、忠信等4鎮,現有人口13.5萬,僅有忠信鎮1萬噸/天污水處理設施在建;畜禽養殖量在100頭生豬以上的養殖場70家,現有存欄量32393頭。
針對上述控制單元水質要求及人口經濟特征,應加快推進高莞、內莞、油溪3鎮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針對轄區內“數多量少”的畜禽養殖特點,應根據全市畜禽養殖布局要求,逐步完成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的清退工作,限養區和適養區內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應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與利用設施,以降低污染負荷。
10.新豐江水庫東源—和平—連平控制單元。
新豐江水庫東源—和平—連平控制單元位于我市西北部,緊鄰源城區,控制斷面為新豐江水庫,斷面屬性為國控斷面。該斷面2020年水質目標為I類,2014年逐季度評價結果為I類,屬于貧營養狀態,水質狀況為優,為水質維持型斷面。
該控制單元內轄有連平縣大湖、三角、繡緞等3鎮,和平縣禮士、青州2鎮,東源縣城及半江、船塘等14鎮,現有人口38.7萬,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日均處理量為1.66噸;畜禽養殖量在100頭生豬以上的養殖場14家,現有存欄量185039頭;新豐江水庫集雨面積5813平方千米,總庫容139億立方米。新豐江水庫及其所屬的東江流域作為我國最重要的飲用水源地之一,除提供廣州、深圳、惠州、河源、東莞等城市的飲用水源之外,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重要飲用水水源,2014年監測數據表明,水庫總氮指標已接近地表水I類標準上限。
針對該控制單元水質保護要求,現有城鎮生活污染源處理能力不足,應加快城鎮集中式生活污水設施及其配套管網建設,同時,積極推進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建設及升級改造工程,進一步削減區域生活源污染負荷;根據全市畜禽養殖布局要求,逐步完成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的清退工作,限養區和適養區內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應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與利用設施;增強環境監察執法、預警、應急能力,提升水環境監測水平。
11.鶴市河龍川萊口電站控制單元。
鶴市河龍川控制單元位于我市東北部,控制斷面為萊口電站,斷面屬性為省控斷面。該斷面2020年水質目標為Ⅱ類,2014年逐季度評價結果為Ⅱ類,水質狀況為優,為水質維持型斷面。
該控制單元內轄有鶴市、黃布、紫市、通衢、登云等5鎮,現有人口約15.8萬,僅鶴市鎮建有1.5萬噸/天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其余各鎮尚未建成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畜禽養殖量在100頭生豬以上的養殖場58家,現有存欄量26346頭;通衢、登云2鎮交界處建有省級產業轉移龍川工業園區。
針對該控制單元水質要求及人口經濟特征,應加快黃布、紫市、通衢、登云4鎮生活源污染處理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畜禽養殖監管與污染防治力度;工業園區應確保各類企業編制有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加強日常排污監管,引導企業通過生產工藝優化升級,提高噸水經濟效益。
四、重點工程
根據《省實施方案》,全市需制定“十大”重點行業專項治理方案、落后產能淘汰方案、畜禽養殖與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方案、基于生態流量保障的水量調度方案等專項方案,并于規定時間內報相關部門備案(詳見附件4)。
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污水收集管網改造建設、污泥處理處置工程等重點工程(詳見附件5),各縣區和市有關單位要大力推進,按要求完成建設任務。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