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系統由業務抄表平臺、NB-IoT網絡、NB-IoT智能水表組成。NB-IoT 15mm~20mm智能水表作為每個居民用戶使用單戶計量水表,NB-IoT 25mm~200mm智能水表為整個小區計量水表總表,每日通過總表與分表的比對可以計算出小區的用水產銷差。從而找出相應的管道漏損點。提高產銷差,節約用水。
自動抄表并周期上報。每日定時通過NB-IoT網絡將數據提供給供水企業;在采用基于NB-IoT智能水表的基礎上,建立基于NB-IoT的DMA工程應用,實現供水管網水量與水壓的監測系統,自動預警;
計量與傳輸分離免相互干擾。NB-IoT智能水表的機電轉換與傳輸部分與機械計量部分采用分體化設計,在水表使用一個檢定周期后,只需要更換機械計量部分,而電子部分可以繼續使用,節省周期更換水表費用的50%~60%成本;
分區檢漏與合理控制產銷差。通過總表與小區戶用分表的用水量的比較,可以計算出產銷差,并且定位到哪里有水耗,從而實現節約用水。
B4: “從表面小創口,測管線長距離,定細微漏點“的漏損測量設備及系統集成
本案例提供方:賽萊默(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萊默”)
案例展示的項目名稱:上海城投水務智慧供水管網安全解決方案—多管齊下
參選類目:節約資源能源
案例項目業主方:上海城投水務
案例中所使用解決方案工藝流程圖:
管道內檢測技術與常見的檢測方法不同,內檢測技術Smartball?在帶壓管道中隨水流前進,與泄漏點的最遠距離為一倍管徑,能夠檢測到“針孔式”泄漏點;
Sahara?內檢測技術不僅能夠精準定位管線漏點,還能通過CCTV實時看到管內狀況,比如管瘤、管道內壁及接頭破損、管內異物等。在地下管線復雜、人口密度大的中心城區,精準定位能夠減少業主修復及換管工作面,將對周圍商業及居民的影響降到最低;
與精準度高的管道內檢測技術結合使用,在難以定位泄漏點的老舊居民小區,通過安裝Visenti傳感器,能夠檢測到現存漏點并監測到新增漏點時系統發出警報。
B5: 預設參數可實現自動開關閥,幫助 DMA 細化測試分區
本案例提供方:上海冠龍閥門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冠龍“)
案例展示的項目名稱:智能調流閥在控制管網漏失方面的應用
參選類目:節約資源能源
案例項目業主方:丹陽水務公司
案例中所使用解決方案工藝流程圖:
采用活塞閥進行管網壓力調控后,管網的漏損率由此前的20%降低到9%(該管線日供水量為1萬噸/日,原漏損量為2000噸/日,現漏損量為900噸/日),相當于每天能節水1100噸,控漏效果非常顯著,這不僅節約了寶貴的水資源,也給客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
在用水低峰時有效地降低了閥后壓力,在保證小批量供水的情況下,有效地減少了不必要的損漏。在用水高峰時能有效地保證企業及用戶的大量供水需求,提高了水司的經濟效益;
根據不同時段的用水量特征,設置了8個壓力控制區,在有效地保證用戶需求的前提下,降低了漏損率。
B6:智能加藥系統自動測算最優加藥方案,有效降低反沖洗率
本案例提供方:蘇伊士新創建
案例展示的項目名稱:重慶悅來水廠智慧加藥項目
參選類目:節約資源能源
案例項目業主方:重慶悅來水廠
案例中所使用解決方案工藝流程圖:
蘇伊士“AQUADVANCEDR智慧加藥系統“通過實地調研水廠具體水質和情況,布局在線傳感器實時收集水廠工藝數據,并通過SCADA系統將實時數據轉輸到部署有優化算法模型的服務器。算法模型基于水廠本地實驗數據定制完成,因此適用于各個水廠的原水特性。數據經過基本運算得出水廠運營KPI,或通過模型運算得出最優藥劑投加量,并以數據儀表板的形式通過電腦終端或移動終端呈現給客戶。系統同時還具有向相關運營人員發送通知,發出警報等功能。
降藥耗:自2018年智慧加藥系統上線后,實際對比其上線前后同時期加藥量,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相比2017-2018年同時期每月單位產水量加藥量降低25%-40%。
少沖洗:提升高密度澄清池污泥濃度10倍,降低砂濾池反沖洗水量 40%。根據測算,智慧加藥系統上線后,砂濾池反沖洗水量將降低40%。
提運營:智慧加藥系統產品在優化藥劑投加量外還具有儀表板展示以及通知預警功能,有效防止或減少工藝運行故障、為管理者提供水廠運營實時KPI監控服務。同時,智慧加藥系統以數據形式記錄水廠運營經驗,有利于水廠運營技術延續性積累。
B7: 數控儀表配合DMA 分區測量,智能系統統計分析產銷差
本案例提供方:深圳市拓安信計控儀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安信”)
案例展示的項目名稱:昆明通用水務-小區DMA快速構建及專用平臺建設
參選類目:節約資源能源
案例項目業主方:昆明通用水務
案例中所使用解決方案工藝流程圖:
2018年完成了909個小區DMA構建工作,進行日常監控,通過系統報警和數據分析,快速查修漏。從監控表安裝,3個月即可出成效。存量漏失降低約500m3/h,增量漏失降低約570m3/h,年化節水約880萬m3。大大節約了水資源,經濟效益明顯。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