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每種分別獎補10萬元,5種(含)以上予以獎補,5種(不含)以下不予獎補。
文件鏈接: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云南省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實施細則的通知(云政發[2017]50號)
《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云南省財政廳關于申報 2019年省級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的通知》
陜西省
工作目標:
《<中國制造>陜西實施意見》提出制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標準體系,開展綠色評價。到2025年,建成100個綠色示范工廠和20個綠色示范園區,重化工行業能源資源消耗出現拐點,制造業主要產品能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綠色制造體系基本建立。
鼓勵政策:
《<中國制造>陜西實施意見》提出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扶持產業、滾動使用”原則,利用陜西省產業發展基金設立各重點產業子基金,總規模達到1000億元,重點培育發展現代化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根據項目情況分別采取股權投資、以獎代補或后補助、貼息、風險補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重點支持制造業關鍵技術和基礎技術突破、企業技術改造、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應用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文件鏈接: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陜西實施意見的通知(陜政發 [2016]27號)
甘肅省
工作目標:
甘肅省《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省工業綠色發展體系得到全面優化,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在鋼鐵、有色、化工、建材、輕工、裝備制造業、隴藥等7個重點行業,建設10個綠色園區,20個綠色工廠,開發100種綠色產品,創建基于各行業或區域特色的10條綠色供應鏈。
鼓勵政策:
甘肅省《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經工信部確定為國家級綠色產品、工廠、園區、供應鏈的示范企業,省工信委將優先推薦申報工信部、財政部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同時,通過強化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統籌安排,積極爭取節能減排項目財政補貼或財政獎勵資金,爭取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工業轉型升級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方面的財政支持。
文件鏈接:
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甘工信發[2017]116號) 本
青海省
工作目標:
《青海省“十三五”全民節能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提出,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以園區和企業為主體,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試點示范,挖掘一批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培育一批專業的綠色制造服務機構,初步形成綠色制造市場化機制,推進從產品設計、生產、物流等環節降低能源消耗,促進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
鼓勵政策:
《青海省節能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指出,重點獎勵建立健全綠色標準、開發綠色產品、創建綠色工廠、建設綠色工業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等試點示范;節能專項資金支持方式主要為后補助、以獎代補、貸款貼息、購買服務等,具體金額按照項目性質、投資總額等綜合測算。后補助項目,補助金額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30%,上限不超過300萬元;以獎代補項目,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300萬元;貸款貼息項目,須提供銀行等金融部門出具的貸款證明,貼息率最高不超過5%,上限不超過200萬元;購買服務項目,補助金額按照合同約定確定。
文件鏈接:
關于印發《青海省“十三五”全民節能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青經信節[2017]217號)
青海省財政廳 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印發《青海省節能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青財企字[2018]2111號)
內蒙古自治區
工作目標:
《內蒙古自治區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力爭全區建成30家綠色工廠、5個綠色園區,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一定市場占有率的綠色設計產品,創建一批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專業化綠色制造服務機構。
鼓勵政策:
《內蒙古自治區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提出,自治區重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節能技術改造資金)優先支持自治區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工程項目,積極爭取國家工業轉型升級資金、專項建設基金、綠色信貸等相關政策支持;各盟市、旗縣(市)區要積極爭取協調配套資金,將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項目列入現有財政資金支持重點;自治區級以上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項目優先列入電力多邊交易范圍予以支持;積極落實國家及自治區綜合利用各項扶持政策,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綠色制造體現建設的積極性;鼓勵金融機構為綠色制造示范企業、園區提供便捷、優惠的信貸支持。
文件鏈接:
《關于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內經信節綜字[2017]469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
工作目標:
《廣西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提出,以冶金、有色、建材、汽車、機械、制糖、林板、輕工等行業、纖維板產品為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到2020年,初步建成完善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3家綠色園區和30家綠色工廠,開發5種綠色產品,創建1條綠色供應鏈,建立滿足我區綠色發展需要的綠色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專業化綠色制造服務機構,實現對工業綠色發展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