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長三角協同減排聯動體系。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共同探索生態友好型高質量發展模式,扎實推進“三省一市”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發應對氣候變化新技術,共同探索建立區域減污降碳聯動機制,為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和美麗長三角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三)強化氣候領域科技創新水平
組織開展重點領域技術攻關。加大氣候變化領域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和戰略政策研究支持力度,為應對氣候變化決策提供技術支撐。立足浙江發展實際,深入實施“雙尖雙領”計劃,圍繞“零碳”電力、“零碳”非電能源、“零碳”流程重塑、“零碳”系統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及碳匯等五大方向,創新科研攻關機制。積極融入長三角區域創新合作,搭建國際科技合作載體,構建協同發展生態圈。加強數據整合和數據推廣,深入挖掘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應用價值,加強“互聯網+”與低碳發展技術的深度融合。
強化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以氫能利用、太陽能利用和能源清潔低碳研究為主攻方向,謀劃建設能源領域省實驗室,加強能源清潔利用、含氟溫室氣體替代及控制處理等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推動龍頭企業牽頭創建省技術創新中心,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快建設碳中和技術高端創新動態體系,打造國內領先的低碳技術創新型基地。
推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深入實施首臺(套)提升工程,定期發布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充分發揮創新引導基金支持作用,支持綠色技術應用。落實國家綠色技術創新示范先行行動,實施低碳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創新創建主體培育和可持續發展示范引領。以設立國家綠色技術交流中心為契機,加大碳達峰、碳中和技術轉化力度,大力培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企業。
(四)發揮氣候治理數字智治優勢
加快建設綜合應用場景。按照“跨領域、場景化、大場景、小切口”要求,集成全省多領域多元數據,打造碳達峰、碳中和數智平臺,建立碳達峰、碳中和數字體系,繪就碳達峰、碳中和數字地圖。實時反映全省碳排放現狀,及時評估產業轉型升級、能源結構調整、能效提升等對碳達峰的貢獻。
建立碳賬戶管理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構建清晰準確的碳賬戶體系,強化企業減排責任,實現申領排污許可證企業全覆蓋。通過建立衡量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的計量、核算和評價標準,加強監測預警、評估考核、數據回流,實現全鏈式閉環管理。以碳賬戶數據為依據,采用綠色金融、財稅政策等手段激勵企業節能降碳,促進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五)完善應對氣候變化市場機制
夯實碳交易工作基礎。健全企業碳報告制度,完善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復查工作體系,引導企業逐步建立碳排放臺賬制度。鼓勵企業做好計量器具檢定、煤炭元素檢測等工作,進一步夯實數據基礎。開展多層次的能力培訓,提高市縣生態環境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提升企業參與全國碳交易的能力。
全面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明確碳排放交易責任目標,完善工作體系。建立全省碳排放配額分配管理機制,積極做好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配額分配、履約管理,健全碳排放配額市場調節和抵消機制,指導全省企業做好配額履約和清繳。探索開展碳排放權有償使用和轉讓機制研究。
推進碳資產管理和開發。鼓勵企業開展碳資產管理,建立碳資產管理部門,配套信息化管理系統,主動開發林業碳匯項目碳減排量、節能項目碳減排量等國家核證減排量(CCER)和其他機制下的碳減排量項目。積極探索開發海洋、濕地等碳匯方法學,開發相關自愿減排項目。培育碳交易咨詢、碳資產管理、碳金融服務等碳交易服務機構,推動碳市場服務業發展。
(六)加強氣候領域人才隊伍建設
健全氣候領域專家委員會和專家庫。結合我省氣候領域工作實際,進一步吸納相關領域專家,完善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和專家庫成員結構,形成涵蓋大氣、海洋、水文、地質、生態、林業、能源、交通、建筑、經濟等諸多領域的決策支撐機構,發揮多學科集成優勢和專家在本領域學術的帶頭優勢,廣泛組織科技工作者為我省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出謀劃策。
強化氣候領域專業隊伍建設。加快應對氣候變化人才培養和引進,擴大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專業支撐隊伍,發揮好咨詢參謀作用。鼓勵科研人員參與國際研究計劃,夯實應對氣候變化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及戰略政策研究基地建設,健全長期研究支撐機制。積極培育第三方服務機構和市場中介組織,組建低碳產業聯盟,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后備隊伍建設。推動應對氣候變化人才政策體系建設,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的技能認定機制。
加強氣候領域基礎隊伍建設。緊緊圍繞氣候領域重點難點工作,面向基層隊伍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能力建設活動,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基層隊伍的業務能力水平。依托技術支撐機構,加強對基層隊伍的業務指導。
七、推進試點示范建設
深化各級各類應對氣候變化試點創建,總結提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低碳發展浙江經驗,圍繞深度減排、氣候適應、碳中和等應對氣候變化前沿工作,全方位高標準謀劃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試點示范,充分發揮基層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
(一)打造低碳試點升級版
深化國家級低碳試點。基于試點建設取得的成效,結合不同類型試點特征,對標對表國際先進水平,識別發展短板,研究探索適合的低碳轉型路徑,破解制約低碳發展的關鍵瓶頸問題。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新目標,高標準謀劃建設規范、評價指標和考核辦法,加強政策、技術等創新實踐,探索差異化、精準化的低碳發展模式和多元化的低碳發展路徑,為制定區域和城市的碳達峰和碳中和行動方案提供決策依據。
全面升級省級低碳試點。深化省級低碳城市、縣(市、區)、城(鎮)、園區、企業等低碳試點建設,在全省推廣復制典型經驗和模式。進一步打造一批在碳排放總量控制、碳排放數字智治、碳匯能力建設等領域深入探索的試點城市、縣(市、區),將低碳理念融入試點園區和企業的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過程中。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