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化池無法觀測曝氣情況、無法取樣
一般來說,由于生化池位于地下,表面被覆蓋,故對于反應池的曝氣情況、污泥的形態情況不能做到直觀的肉眼觀看,僅靠在線監測儀表來反映實際工藝情況,不能直觀的指導工藝調控的準確性,給生化池工藝調整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比如無法取樣、不能準確看到污泥老化浮泥的數量、不能準確掌握曝氣盤損壞的情況等。
針對此問題可考慮在生化池增加取樣孔、觀測孔,并利用便攜式檢測儀定期對生化池各個點位的DO、MLSS、ORP等進行檢測,輔助工藝調整。
2、膜組器無離線清洗位置
在近些年興起的地埋式污水處理廠中,MBR憑借其優勢而被廣泛應用。據不完全統計,有60%以上的地埋式污水處理廠都采用了該工藝。
MBR 系統運行后,需根據膜污染情況對膜組器進行一定程度的清洗。但部分地埋式污水廠在建設時并未預留離線清洗位置,故無清洗位置,導致無法進行深度膜組器的清洗。
為方便膜組器離線清洗,可在膜池區域新增了膜組器離線清洗位置,該區域位于膜區中間位置,可方便膜組器的來回調動,同時,可用塑料布將該區域的周圍墻壁遮蓋,以防止洗膜時污水飛濺污染墻壁。
3、淹水事故需時時關注,時時治理
因地埋式污水處理廠構筑物標高低于自然地面,故防止淹水事故的發生是地埋式污水廠必須時時關注的。
特別是雨季、突然停電及設施設備失靈等情況下,稍有不慎,淹水水事故隨即發生,污水廠癱瘓,污水將外溢至各處。
進水閘門是防淹水事故的第一道屏障。事故狀態下,基本完全依賴于緊急關斷閥,若在突發狀況下閘門失靈或閘門故障,將很難避免水廠被淹。一般來說,運行中進水閘門常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開關行程標定不準;
電機功率不夠導致啟閉過程中電機發熱嚴重;
戶外環境不佳導致執行器失靈;
斷電情況下,閥門的關閉無法得到保障。
針對這些問題,污水廠可以對進水閘門進行優化控制,主要措施如下:
重新標定行程,更換損壞的部件。
根據實際運行要求將攔河閘電機更換為大功率電機,從而保證了上游全截污,雨季安全泄洪的要求。
加強廠外進水閘門的維護保養,定期加注絲桿潤滑脂,對銹蝕嚴重的部位進行強制潤滑,確保閘門時刻處于完好狀態。
加裝UPS保護電源,保障能在斷電的情況下有備用電源實現閥門的關閉。
增加出水流量為0時,進水閥門自動關閉的聯動保護。
優化閥門的控制模式。管道閘閥微調控制流量,附壁閥閥門進行截流操作。
設置獨立于自控系統的粗格柵前液位、排水泵井液位及膜池液位報警裝置,并定期進行報警系統測試。
4、地下有限空間管理問題
地下有限空間作業因作業環境情況復雜、有限空間狹小、通風不暢、有毒有害氣體易積聚及照明、通信不暢等給正常作業和救援工作造成極大的困難,危險性大,中毒后甚至會瞬間致人死亡。
為減少此類安全事故的發生,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加強對有限空間的管理:
增加標識標牌,強化職工培訓;
配置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防毒面具、便攜式氣體檢測儀等應急物資;
在有毒有害氣體易富集、空氣流通性差的地方安裝在線CH4儀、H2S儀。
5、其他問題及相應對策
對高壓風機無起吊裝置無法進行維修的情況,可自制簡易吊架以解決維修難題。
對地埋式污水處理廠配電室濕度大的問題,可將配電室內濕度從裝機前的RH=50~70%降低至RH=20~30%。
04
結語
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的發展,不僅可以解決土地緊缺的問題,也實現了全方位的自動化,契合我國水務行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大方向。目前,地埋式污水處理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也使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大。
但有一說一,地埋式污水處理廠技術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標準不斷提升的當下,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只有不斷地技術優化革新,才可以更好地滿足當前的需求。
同時,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應充分結合地區發展實際需求,避免“盲目”。只有因地制宜地制定可行性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的優勢。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