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襄陽市鄉鎮污水收集處理項目智慧水務運營管理平臺
推薦單位:北京金控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項目建設、設備材料供應
項目所在地:湖北省襄陽市
項目概況
l 建設目標
運用信息化技術,建立“廠網一體化”綜合管控平臺,通過平臺對全市鄉鎮污水處理情況實行在線監測,實現智能化、少人或無人值守的高效集約管理模式,保證各污水處理廠長效穩定運行。
l 覆蓋范圍
全市11個縣(市、區)、開發區,78個建制鎮,106座鄉鎮污水處理廠、141座一體化泵站和4200公里的管網。
l 主要功能
平臺為1+N管理,“1”即一體化運管平臺,融合廠、網、泵多源數據,提供統一的數據采集、挖掘、分析服務;“N”即鄉鎮污水運營業務應用集,面向生產、管理、監管等多類用戶群體,提供包括生產監控、高效巡檢、設備管理、管網運維、工單管理、數據分析等功能,實現襄陽市鄉鎮污水的統一監控、科學調度、精細管理。
示范意義
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襄陽市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創新工作思路,由漢江國有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江國投)按照“四個統一”的工作方式,通過“市級統籌、縣級實施”的工作思路推進鄉鎮污水處理工作,充分調動市、縣兩級力量,將項目整合打包,提高協調效率,在短時間內全面鋪開全市鄉鎮污水處理項目建設,降低項目建設成本、融資成本,并將全市污水處理廠網設施統一納入智慧水務運營管理平臺(簡稱平臺),實現廠網“市-縣-鄉”三級智慧運維管理。平臺委托北京金控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承建。
襄陽市鄉鎮污水收集處理項目是湖北省“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項目,覆蓋全市11個縣(市、區)、開發區,78個建制鎮。由市級統籌的鄉鎮污水收集處理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分兩期實施。
2019年底建成約4200千米污水收集管網,全市鄉鎮污水處理廠站實現出水穩定達標,“市-縣-鄉”三級智慧水務云平臺成效初顯,平臺實現106座廠站集中化監管,同時對管網智慧運維,實現廠、網、泵一體化綜合監管,于2020年11月開始運行。
2020年襄陽市所有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達標運行,形成設施完善、管網配套、在線監測、運行穩定的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體系。

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圖 平臺一期建設成果
項目亮點介紹
(1) 實施效果
平臺的建設對全市鄉鎮污水進行全過程、全要素的管理,主要成效有以下幾點:
廠網運維一體化:通過“互聯網+傳統污水治理”實現了對污水廠、污水管網、提升泵站的智慧化、一體化運維,全市各鄉鎮污水處理項目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將污水管網像毛衣血管一樣深入每個鄉鎮,將污水廠和管網作為一個整體,哪有問題就處理哪里。
運營管理數字化:通過對運營管理數據的分析,在鄉鎮污水的生產、運營等環節中實現從信息采集到分析判斷、預警,利用大數據技術,平臺將為管理工作提供為運營管理精細化的提供決策依據和數據支撐保障,實現項目運營管理的降本、提質、增效。
倉儲、物資統一調度:通過倉儲模塊的建設和業財一體化的融合,對污水廠、網、站運營管理所涉及的人力、藥劑、設備、備品備件進行統一調度,降低各廠區內生產人員的配備,節約運營成本;對設備資產的科學化管理,制定合理養護計劃,降低項目運維成本。
(2) 社會效益

l 環境改善及群眾認可
襄陽市鄉鎮污水處理項目的正常運行,對有效改善鄉鎮人居環境和周邊流域水環境保護,對實現鄉村振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市鄉鎮居民都將因此受益。
襄州古驛鎮街路面恢復前、后對比圖 宜城市鄭集路面恢復前、后對比圖

龍坪鎮居民對污水項目豎起大拇指 棗陽市七方鎮村民代表為項目送來錦旗
編輯:黃延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