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虹橋污水處理廠
推薦單位: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運營
項目所在地:上海市閔行區,長寧區交界處
項目概況
虹橋污水處理廠坐落于蘇州河以南、長寧區田度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及地鐵車輛段以西,許浦港以東、規劃北華路以北,占地約為11.3公頃。虹橋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為20萬m3/d,采用組團式集約化,半地下式布局。虹橋污水處理廠的服務范圍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別為:虹橋商務區西部區域、虹橋商務區北部區域,以及現狀天山污水處理廠片區。服務范圍內總服務面積約67km2;服務人口50~55萬人。虹橋廠污水處理工藝采用改良型AAO工藝+深度處理模式。污泥處理采用離心濃縮+低溫真空脫水干化工藝,出泥含水率低于40%,外運至白龍港污泥焚燒設施進行處置。
示范意義
虹橋污水廠采用半地下式布局,通過在污水處理廠一體化構筑物廠房上方設置屋頂綠化,在屋頂綠化設計充分融入雨水花園、礫石系統、生態排水溝、生態屋頂等低影響開發 LID 設施,與蘇州河生態走廊有機結合,改變人們對污水處理廠的傳統印象。
虹橋污水廠處理后出水滿足GB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其中氨氮總磷滿足地表Ⅳ類水排放標準,出水排放至蘇州河,解決了虹橋國際樞紐核心片區的污水出路問題,也為改善蘇州河水質做出了貢獻。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虹橋廠處理構筑物采用全覆蓋、集約化半地下式的布置形式,廠房屋頂高出地面約 7~8m,廠房屋頂采用組合式屋頂綠化,寬闊的屋頂綠化面積使整個廠區隱藏于綠化叢中,打造新型的污水處理廠上部景觀。屋頂綠化設計中采用了“海綿城市”的理念,敷設防水層、保護層、排蓄水層、過濾層、基質層、植物層。具有蓄水、保水之功效,且無積水現象發生,能實現對降雨的再利用,既可減少人工灌溉、節水,同時又有明顯減流、削峰作用。
(2)社會效益
虹橋廠作為封閉式的半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及寬闊的屋頂綠化面積,有效降低了對周邊區域的影響。為居民創造優美、舒適、清潔的城市環境,有益于市民身心健康,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實現和諧社會。同時虹橋污水廠每年接待大量周邊居民以及社會人員參觀,為增強市民環保意識發揮了積極作用,2022年被評為上海市環境教育基地。
(3)生態效益
虹橋污水廠處理后出水排入蘇州河,蘇州河在水功能區域中屬于景觀娛樂用水區中的C 類水體,其水質控制標準為Ⅴ類,目前制約蘇州河水質進一步提升的核心污染指標為氨氮和總磷。虹橋污水廠出水水質中的氨氮和總磷指標為地表水Ⅳ類水標準,不僅能夠解決區域污水排放的問題,其處理出水能夠降低蘇州河的氨氮和總磷指標,優化蘇州河的整體水質,對保護蘇州河的水環境生態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處理工藝采用改良型AAO工藝+深度處理模式
污泥處理采用離心濃縮+低溫真空脫水干化工藝
(2)工藝/裝備原理
改良型AAO:AAO活性污泥法是傳統活性污泥工藝,通過在厭氧、缺氧、好氧區不同區域內培養馴化多種具有不同功能的微生物,來實現降解有機污染物并達到同步脫氮除磷的效果。
高效沉淀池:高效沉淀池通過投加混凝劑和絮凝劑,其中混凝劑可與水中膠體和TP反應生產磷酸鹽沉淀,實現TP的去除,絮凝劑與混凝劑搭配使用,可實現絮體增大,進一步捕捉水中的懸浮物,最后在沉淀區進行泥水分離。
濾布濾池/砂濾池/高速過濾器:采用復合濾布/砂礫/濾網等過濾介質實現對SS的進一步截留和去除,有效保證了最終出水水質。
(3)工藝/裝備特點
AAO活性污泥法特點:虹橋污水廠AAO生物反應池按照多模式的運行方案進行設計,根據上游進水水質情況,通過合理的改變進水位置,內回流位置實現正置、倒置、除磷、脫氮等多重功能的工藝調控,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高效沉淀池特點:其內部設置污泥回流系統,可提高污泥絮體的成團密度和速度,沉淀區設置多組斜板,進一步提高了絮體的沉降速度。高效沉淀池可以在實現高負荷運行的同時,保障出水水質穩定。
編輯:黃延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