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湖南省工業水效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重點技術攻關方向包含火電行業高含鹽廢水處理、高氨氮廢水處理、脫硫廢水深度處理技術實現全廠廢水零排放等。
湖南省工業水效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決策部署,提升我省工業用水效率,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的通知》、《關于印發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和《國家節水行動湖南省實施方案》、《湖南省“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現狀形勢
?。ㄒ唬┕I用水現狀
“十四五”以來,全省全面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把節水作為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持續建立和完善工業企業節約用水、科學用水、合理用水的長效機制,工業節水取得明顯成效。工業用水總量顯著下降。2022年,我省工業用水總量為50.87億立方米,工業耗水量4.51億立方米,較2020年分別下降12.22%、67.22%。重復用水率逐步提高。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33.85立方米(當年價),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較2020年提高2.19個百分點。節水技術推廣不斷加快。“十四五”以來,積極開展節能節水“三新”征集活動,濕法煉鋅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高難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新技術等20余項節水工藝技術裝備納入省節能節水“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產品”推廣目錄。節水載體示范建設穩步推進。積極開展節水載體創建工作,目前已創建省級節水型企業109家,其中水效領跑者22家,節水標桿企業10家,常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2022年國家水效領跑者。
在取得較大成績的同時,工業節水工作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節水意識有待增強,部分企業對節水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未將節水工作納入生產經營全局考慮。二是政策體系尚不完備,缺乏開展用水管理和節水的剛性約束政策及鼓勵和支持節水的補貼政策,制度規范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三是節水科技有待發展,節水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節水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四是節水基礎設施存在短板,全省取用水監測計量設備設施不完善,再生水、雨水、礦井水等非常規水利用比例較低。
?。ǘ┟媾R形勢
新發展階段提出新要求。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十六字”治水思路為節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發展階段,更應堅決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快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同時疊加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要求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節約用水擴大發展空間,對工業水效提升提出更高要求。
政策支持帶來新機遇。工業水效提升已成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關鍵所在,戰略地位不斷提升?!秶夜澦袆臃桨浮贰豆I水效提升行動計劃》明確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目標,有效保障用水效率和效益提升。省政府有關部門建立節約用水工作協調機制,按照職責分工,共同推進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湖南省實施方案》,為實施工業水效提升行動注入強大推力。
技術變革催生新動能。在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雙重驅動下,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發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推動工業節水行動進入全新提速期,為提升工業水效培育新動能、再造新優勢。
二、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堅持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優化工業用水結構,推動節水技術創新應用,實施工業節水技術改造,加強工業用水管理,完善標準政策體系,不斷提高工業用水效率和效益,努力形成集約高效、循環多元、智慧清潔的工業用水方式,加快構建與水資源承載力相適應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促進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2%。重點用水行業水效進一步提升,鋼鐵行業噸鋼取水量、造紙行業主要產品單位取水量分別下降10%,石化化工、有色金屬行業主要產品單位取水量分別下降5%,紡織、食品行業主要產品單位取水量分別下降15%,火電行業用水量得到合理控制。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力爭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左右。工業節水政策機制更加健全,企業節水意識普遍增強,節水型生產方式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工業用水與發展規模、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等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節水型工業格局。
表 重點行業主要產品水效提升預期目標
注:1.2020年單位產品取水量為全省平均值,由研究單位測算。
2.2025年相關目標均為預期性指標。
四、重點任務
?。ㄒ唬┙ㄔO節水型工業產業體系
1.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強化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約束,以水定產,確保工業企業布局和生產規模與當地水資源、水環境條件相協調。將發展節水型工業與產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和綠色環保等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低水耗高產出產業比重。嚴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業發展,推進高耗水企業向水資源條件允許的工業園區集中。(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水利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嚴控高耗水行業用水增長。嚴格控制高耗水、低水平項目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發展。加快改造和淘汰直流冷卻式老舊火電機組。嚴控高耗水行業新增用水,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嚴格按照國家用水要求合理布局。強化高耗水行業用水定額管理,對超用水定額標準的企業限期實施節水改造,提升用水效率。完善高耗水項目節水評價和審查制度,強化節水“三同時、四到位”驗收監督。(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水利廳、省能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