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選擇一些當地的水果或者是特色經濟作物物種,比如甘草、枸杞、沙棘等。這方面,隴南的油橄欖種植就是很好的例子,既恢復了生態,又發展了產業。”傅聲雷說。
傅聲雷同時建議,盡量縮小景觀公園中水體或者濕地的面積。黃河上游的景觀濕地越多,耗水量也越大,將導致中下游的流量顯著減少,影響流域中下游的經濟發展。
“如何協調上下游、左右岸的水資源利用和經濟發展非常重要,而生態補償是統籌兩者關系最好的杠桿。”傅聲雷認為,生態補償政策在個別省份或者某個行政區域內已經做得很好,但是跨省區的生態補償還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亟須在國家層面制定相關規定和標準來統籌指導。
全國政協環境資源界別委員、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
關于嚴格控制黃河流域新建人造水景觀的提案
“黃河是資源型缺水河流,年平均地表水量為535億立方米。流域內人均水量不足全國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資源供需矛盾異常尖銳復雜。為了緩解黃河水資源供需矛盾,國家實施黃河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徐雪紅說。
2023年,徐雪紅沿著黃河進行深入調研,在龍羊峽、李家峽等上游水庫調研調蓄運用情況,在內蒙古、甘肅、陜西等地調研上中游水土保持措施情況,在河南、山東調研黃河下游水利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情況。
作為長期從事流域保護治理和管理工作的全國政協委員,除了持續建言黃河以外,徐雪紅還一直關注黑河流域的保護治理,今年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加強黑河流域保護治理的建議。
“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干流全長928公里,總面積14.29萬平方公里,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黑河流域屬典型資源性缺水河流,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徐雪紅介紹說,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自2000年開始實施黑河水量統一調度,黑河近期治理成果顯著,頗受贊譽,但還需強化流域治理頂層設計及法治保障,強化數字賦能,提高黑河取用水監測能力,加快構建黑河數字孿生水利體系,提升流域治理管理信息化水平。
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蔣旭光
建立國家水網規劃建設協調推進機制,科學有序推動各層級水網工程統籌規劃、協同建設
“當前,國家水網建設正在全面加速推進,但發展中也面臨一些挑戰和需要破解的問題,如國家水網工程規模大,時間緊、任務重,投資需求高,跨流域跨區域協調難度大,市場機制發揮不充分,等等。”蔣旭光說。
蔣旭光建議,建立國家水網規劃建設協調推進機制,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項目前期工作進展等,科學有序推動各層級水網工程統籌規劃、協同建設。堅持“兩手發力”,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同時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深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統籌存量和增量,擴大股權和債權融資規模,落實水價和水費收繳政策,積極引導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合規參與,推動加快水網工程建設。
蔣旭光還特別提到了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十分重要的是,要以國家水網主骨架大動脈建設為牽引,加快推進國家水網建設。經過70多年反復研究論證,西線工程已具備較好的工作基礎。要實現《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形成國家水網總體格局、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逐步建成的目標,迫切需要在‘十四五’末開工建設。作為看得準、遲早都要干,晚干不如早干的重大水網項目,希望西線工程能早日開工建設,早日建成發揮效益。”
“2024年,我將緊緊圍繞保障國家水安全、糧食安全,推進南水北調和國家水網事業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任務,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摸清真情況,找準真問題,真解決問題。”蔣旭光說。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李彬
加快推進用水權立法 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
李彬說:“我一直從事水利這個專業,對水利行業的一些問題和進展還是比較了解的,比如去年我提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修訂,因為我知道最近一次修訂是2002年已經過去20多年,所以我們在參加全國的水利方面的會議時也一直在呼吁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通過調研,李彬發現各地在用水權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李彬認為,內蒙古有像黃河干流水權轉讓的一些好的經驗,但也存在用水權制度體系尚未建立、部分用水戶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以及用水權交易市場有待培育等問題。如何盤活存量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發揮市場在配置水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今年李彬帶著關于用水權制度建立和關于“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以水定綠方面的提案上全國兩會,他建議加快推進用水權立法,強化用水權制度設計。
李彬表示:“我建議是在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時候,把用水權這個制度要明確出來。另外還要修訂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這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是相配套的,所以可以對這個制度的具體設計進行一些細化。”
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張鳳寶
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定國標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體現。“截至2023年年初,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1%以上,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改善取得顯著成效。目前,人口集中或相對集中的村莊均采取相應處理模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已得到廣泛應用。但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地區已建成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存在無法正常運行的情況。”為此,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張鳳寶建議,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制定相關國家標準,讓其好用更易用。
農村污水治理讓很多村莊舊貌換新顏。“但也有一些地區的污水處理設施年久失修,究其原因,主要是農村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生產制造缺乏國家標準,導致制造水平參差不齊,影響使用壽命。設備生產制造標準化程度也不高,未能形成環保裝置產業鏈,高端綠色智能環保裝置產業集群尚未形成。設備種類繁多,污水處理技術工藝也多,出現運營效果不同、不易維護等問題。”張鳳寶說。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