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峰谷平錯峰用電全自動運行創新
推薦單位:佛山市三水中科成水質凈化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建設運營
項目所在地: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
項目概況
佛山市三水區中心工業園南部污水處理廠位于樂平鎮田東涌西側,本項目由佛山市三水區人民政府授權,以BOT(建設-運營-移交)模式進行建設和運營,運營單位為佛山市三水中科成水質凈化有限公司。首期設計規模5萬噸/天,處理達標工業生產廢水70%,生活污水30%。首期占地面積約56畝(綠化面積約54%)。本項目采用改良一體化氧化溝污水處理工藝和好氧顆粒污泥工藝,排水按《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及《廣東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制》第二階段一級標準兩者中較嚴的標準的執行。南部污水廠納污范圍為三水中心科技工業園區及鄰近小區、村莊、市場等的污水,納污面積約23.97平方公里,配套污水管網約90.91公里。
本項目2010年3月1日開始調試運營,2010年9月1日開始商業運行,2013年8月30日通過一期 2.5萬噸/天規模環保驗收,2015年8月31日通過一期5萬噸/天規模環保驗收,2019年3月1日提標段開始商業運行,2019年9月12日通過提標改造工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在低碳環保的行業背景下,各水廠將精細化生產成本管控作為重點工作,電費作為付現成本的主要支出,約占其30%,經過運營的提質增效,“噸水電耗”已幾乎無節流空間。在各地出臺了峰平谷用電政策后,電力成本的節約方向由“噸水電耗”轉向“噸水電價”,實行在夜間(電價谷期)多處理水,白天少處理水,同步調整設備運行數量的方式,能夠進一步壓縮電力成本。
示范意義
提升泵根據峰平谷時段自動調節調整進水水量,低谷期加大水量排空管網,為高峰期減少水量做準備,高峰期和平價期在保證不溢流、不損失水量的前提下適度減低水量;后續工藝段設備根據進水量的變化自動同步調節,如:鼓風機、內外回流泵及紫外線。通過完善單體設備的自控及全工藝流程協調控制的邏輯,根據進水量的調整,工藝整體達到錯峰用電的目的。
項目亮點介紹
總結管網調蓄能力,進行水質穩定達標的最大處理水量試驗,作為峰谷值水量設定依據,制定不同水量水質下曝氣量、加藥量等的工藝調整作業指導書;
運行人員梳理變頻泵在不同頻率、液位的水量變化及水泵變頻頻率的高效區間,總結所需流量下不同泵房液位的水泵組合;
南部廠處理水量由于外部管網來水量不足,且普遍來水均集中在夜間,日均處理水量均在3萬噸/天,進水指標從表二可以看出,COD、氨氮歷年運行數值普遍低于設計值,進水COD140mg/L,氨氮16mg/L,加上來水均集中在夜間,可充分利用峰谷平運行模式,實行晚上多抽水,將管網液位降低,白天在不溢流的情況下少處理水量,在控制水量穩定的同時方可風機搭配氣水比進行控制將流量、泵房液位、水泵頻率、風機開度等及組合進行關聯設定,由自控工程師進行編程,置入提升系統界面,根據實際情況將不同時段的需求水量輸入界面的窗口,實現提升泵的恒流量高效運行。
(1)實施效果
提升泵根據峰平谷時段運行,電費節約計算
南部廠處理水量為4萬噸/天,提升系統噸水電耗為0.041kwh/m3;
編輯:黃延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