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浦口經濟開發區工業廢水處理廠一期二階段
推薦單位:光大工業廢水處理南京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投資建設運營
項目所在地:江蘇省南京市浦口經濟開發區
項目概況
浦口經濟開發區工業廢水處理廠總規模 4.0 萬 m3/d,其中一期一階段建成規模 1.0 萬 m3/d,2018年建成投運。一期二階段建成規模2.0 萬 m3/d,2023年建成投運;總占地面積82.14畝,其中一期一階段工程占地 51.65 畝,二階段占地30.49畝;主要接納園區內臺積電、長晶浦聯、芯德半導體、芯愛半導體等企業電子廢水進行有效處置并達到準 IV 類水標準。
工藝:
(一)二階段水處理工藝為:“均質調節(事故時進應急池)+兩級高效澄清系統+強化水解+兩級 AO/MBR+臭氧接觸氧化+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濾池+消毒”,中水取自排放水池,主要作為瓊花湖景觀生態補水。
(二)一階段深度處理并入二階段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濾池進行處理。
(三)污泥脫水采用“污泥濃縮池+板框脫水(有機/無機)”處置。
(四)除臭采用“化學洗滌+生物除臭”進行處理。
出水指標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準Ⅳ類標準,達標尾水通過管道排入玉蓮河,并最終通過石磧河排入長江。
示范意義
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工業廢水處理廠屬于國家“十三五”、“十四五”重點鼓勵發展的項目,作為橋林新城區域唯一的工業廢水處理廠負責整個橋林新城沿山大道以南區域的工業廢水處理。隨著臺積電項目擴建及其他半導體企業入住園區,電子廢水處理需求擴大,工業廢水處理廠不斷擴建提標并加強綜合利用,最大限度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
工業廢水處理廠對于完善集中發展區的產業功能,改善城鎮生態居住環境,提高城鎮化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該項目主要處理半導體企業排放的電子廢水,廢水排水成分復雜,交叉污染嚴重,廢水中化學品類多(很多為人工合成有機物),可生化性差、處理難度大。
該項目一期二階段工程為疊落式框架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小結構復雜,工藝長設備設施多檢維修復雜。一期二階段主體工藝采用“高效沉淀+強化水解酸化+兩級AO+MBR+臭氧接觸氧化+異核結晶沉淀+反硝化深床濾池”,處理后出水標準高,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準Ⅳ類標準。
(2)社會效益
該項目的實施在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作為污水處理環保基礎設施,有利保障了區域吸引更多的優秀信息產業等高新技術企業的入駐,對于完善集中發展區的產業功能,改善城鎮生態居住環境,提高城鎮化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3)生態效益
該項目一期一階段工程,設計規模 1.0 萬 m3/d,主要接納臺積電項目廢水,滿足新區起步發展的要求。隨著江蘇省南京市浦口經濟開發區的發展,長晶浦聯、芯德半導體、芯愛半導體的簽約入駐以及臺積電的擴產擴能,二階段擴建工程項目將處理 2.0 萬 m3 / d 電子工業廢水,該項目廢水排水成分復雜,交叉污染嚴重,廢水中化學品類多(很多為人工合成有機物),可生化性差、處理難度大。該項目與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對完善基礎設施,改善城市整體環境,保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削減園區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提高中水回用率,創建生態城市,發揮規模效益,有力地支撐我國在主流半導體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該項目采用“兩級高效澄清系統+后置高效沉淀池”的組合工藝作為電子廢水物化除氟處理工藝。
(2)工藝/裝備原理
預處理兩級高效沉淀池除氟化物工藝:針對工業廢水中的污染物組分,通過投加鈣鹽、鋁鹽、混凝劑、絮凝劑,采用混凝沉淀法除去廢水中的絕大部分氟化物和磷酸鹽。為滿足排放和中水回用標準,尾水需對氟離子含量控制,因此含氟廢水物化段需要設置高效反應沉淀池。一級鈣鹽化學沉淀法一般使得 F 離子濃度低于 8mg/L,無法滿足低于 1.5mg/L 的排放要求,故需設置二級混凝沉淀,通過投加除氟劑、PAC,可保證出水指標<1.5mg/L。
深度除氟工藝采用后置高效沉淀池。
(3)工藝/裝備特點
預處理兩級高效沉淀池,物化處理工藝的設置可以減少氟化物、ss 以及總磷污染物指標,減少其對后續生化系統處理影響,增加系統運行穩定性。其對有機污染物的部分去除還可以減輕后續處理設施的負荷,降低廢水處理成本。
(4)應用工業領域
適用于含氟化物廢水處理。
(5)工藝/裝備流程圖

(6)項目部分案列照片

編輯:黃延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