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當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在全社會營造崇尚科學、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良好風尚,宜興市委組織部、宣傳部、人社局、科技局、科協多單位聯合開展了第三屆“宜興市科技之星”評選工作。
經基層推選、部門初審、專家組聯合會審等多項程序,江蘇泰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源環保)潘海龍榮獲“宜興市科技之星”稱號。

矢志創新,推動行業顛覆式發展
潘海龍在環境水污染科技創新領域深耕近30年,他領導團隊在全球率先研發出低碳、高效、可循環的裝配式污水(凈水)廠,顛覆了污水廠、凈水廠鋼筋混凝土傳統“建造”模式,以標準化設計、標準化智造、標準化裝配、標準化運營實現環境工程的“工程裝備化”之路,推動了環保產業智能化、裝備化升級,大幅降低了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節約了大量混凝土、鋼筋、木材和水資源,減少了施工揚塵、污水和噪音,為市場和社會創造了巨大低碳價值。
他帶領公司不斷突破技術瓶頸,以裝配式污水處理系統為核心,承擔了江蘇省關鍵核心技術裝備攻關項目,并參與了科技廳重大科技示范和社會發展項目、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等重點項目及課題。該技術也被江蘇省工信廳、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多次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還成功入選《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2023年版)》等多個國家級、省級、市級名錄。
此項研發成果已在全國進行推廣應用,擁有20余個萬噸以上項目,全國首個寒冷地區工業園區裝配式污水廠、全國最大裝配式污水廠均為該技術產品的應用成果。這些項目采用創新型裝配式污水處理廠建設模式,不僅改變傳統污水廠的施工方式可縮短施工周期、節省土地、降低運營成本、快速響應,同時有效去除水體富營養化和有機物等污染物,實現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三效合一”,做到了真正意義的低碳減排,為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開拓進取,助力企業高質量平臺建設
與此同時,潘海龍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依托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圍繞水環境治理低碳技術和產業鏈全資源化利用的戰略發展路徑,推動環保水處理行業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的開發與應用。
在他的主導下,泰源環保與南京大學、江南大學、 東南大學、江蘇省產業研究院、長三角國際創新中心等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推動了JITRI—泰源環保聯合創新中心等多個創新平臺的建立,還擔任了江蘇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無錫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無錫市創新聯合體、無錫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創新平臺負責人,這些平臺為企業研發創新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也為行業的技術進步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巨大能量。
作為第一發明人,潘海龍個人已獲得5項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參與專利編寫數十項,參與團體標準制定10余項,有效促進了科研成果轉化和應用,為環保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作出積極貢獻。
未來,潘海龍將帶領公司進一步優化創新合作機制,推動公司裝配式技術持續研發迭代,積極投身創新型企業建設,為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戰略目標,唱響奮斗主旋律。
潘海龍個人簡介

江蘇泰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
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成員(工業廢水治理技術與裝備 南京大學);
江蘇省關鍵核心技術(裝備)攻關項目負責人;
南京大學資源與環境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兼職指導教師;
江蘇省技術轉移(常州大學)研究院碩士研究生校外指導教師;
南京工程學院環境學院研究生校外企業導師;
中華環保聯合會水環境治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宜興市重點產業鏈科技人才智庫專家;
宜興市綠色低碳產業協會副會長。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