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居民生活品質提升,傳統供水模式在“最后一公里”環節的弊端日益顯現——老舊管網銹蝕、二次供水設施污染、水質不穩定等問題,直接影響居民飲水安全。
近期部分地區出現水質事件,從通告上的原因看,因管道內水力條件發生改變,導致管道內積成物剝落,是本次導致用戶端的自來水混濁、有顆粒物等水質問題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暴露出末端供水管理的薄弱環節。浙江天行健水務有限公司“二階水廠”供水模式創新性地將深度處理環節下沉至社區終端,以“市政水源+陶瓷膜深度凈化+閉環循環系統”為核心,直接對接入戶管道,徹底規避了二次污染風險。
傳統二次供水的痛點:安全防線亟待加固
在傳統供水體系中,自來水從水廠輸送至用戶家中需經過漫長的管網和二次供水設施(如小區水箱、加壓泵站等)。這一過程中,水質可能面臨多重威脅:
01儲水設施污染:
老舊水箱易滋生細菌、藻類,甚至混入異物;
02管網老化:
金屬管道銹蝕、PE管材析出有機物,導致重金屬和微塑料污染;
03余氯衰減:
長距離輸送后,消毒劑濃度下降,微生物風險增加;
04過量余氯:
長時間過量余氯導致管壁腐蝕、管壁附著物脫落;
05污水倒灌:
自來水管網搶修,引起污水倒灌;
06水質突變:
常規水處理工藝無法有效處理;
07流態變化:
不同水源變化引起管網水質變化或管道內水力條件發生改變,導致管道內積成物剝落;
08管理滯后:
人工巡檢難以及時發現水質異常,應急響應效率低。
管道污染風險具有多環節、隱蔽性特征,這些隱患使得“最后一公里”成為水質安全最薄弱的環節,傳統“以檢代防”模式已不足應對。“二階水廠”通過將深度處理下沉至社區,結合陶瓷膜及無人值守等技術,可系統性化解從水源到龍頭的各類風險,是未來飲水安全的必由之路。
陶瓷膜技術:二階水廠供水的“安全鎧甲”
“二階水廠”是指城市供水系統中在傳統二次加壓設施基礎上集成深度處理工藝的新型供水節點,其核心特征是通過“壓力提升+水質凈化”的雙重功能重構,實現從“保壓供水”到“優質供水”的升級。該設施通常設置在配水管網關鍵節點或社區終端,采用膜過濾(如陶瓷超濾)、高級氧化等工藝,在完成二次加壓的同時,對水中微生物、有機物及微量污染物進行針對性去除,使出水水質優于現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22),形成壓力保障與水質提升的協同解決方案。其技術本質是將水處理流程從集中式水廠向分布式終端延伸,是傳統二次供水系統的智能化、品質化演進形態。
“二階水廠”供水模式的核心在于“分散凈化、提壓提質、就近保障”,而陶瓷膜技術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利器”。相較于傳統有機膜,陶瓷膜具有以下突出優勢:
01超強過濾性能,精準去除污染物
物理篩分機制:納米孔徑截留細菌、病毒、膠體等,出水濁度穩定≤0.05NTU(水質指標優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遠優于國標1NTU的要求);
02超長使用壽命與穩定性
壽命長達20年,抗壓強度達0.7MPa,適應復雜管網環境;耐酸堿、耐高溫,清洗周期長,運維成本降低50%以上。
03綠色低碳,安全無殘留
零化學藥劑添加:采用“臭氧+紫外”雙重消毒,杜絕氯消毒副產物;
零析出風險:相比于有機膜,陶瓷膜材質無微塑料析出風險;
節能設計:利用市政管網余壓驅動,能耗較傳統工藝降低30%。
典型案例實踐
海寧高品質管道直飲水項目
海寧高品質管道直飲水項目是全國首例引入千島湖原水直接進入社區,分區塊現場深度處理的項目,開拓了原水到高品質直飲水供水的新思路。項目采用陶瓷超濾膜+納濾膜過濾作為核心凈化工藝,相較于傳統膜材料,陶瓷膜具有更強的耐腐蝕性、抗污染能力和更長的使用壽命,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懸浮物、細菌、病毒等微粒;納濾膜技術可進一步精細過濾,有效截留分子量更大的有機物、部分無機鹽類等,保證了飲用水的安全性,同時保留了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實現了水質的深度凈化與營養平衡。采用臭氧和紫外線殺菌消毒替代傳統的氯化消毒,避免了消毒副產物的產生,確保水質無化學殘留,同時臭氧還有助于氧化去除部分難降解有機物,提高水質的生物穩定性。該項目部署了先進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對水質實時監測,自動調節處理參數,遠程控制設備運行,確保了處理過程的高效穩定,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應急響應速度。
義烏文華府社區高品質管道飲用水項目
義烏文華府項目采用全封閉供水設計,使用316L不銹鋼管網,采用合格的市政供水為水源,為解決城市供水管網二次污染問題,根據小區的供水特點及設計要求,以現代化陶瓷超濾膜為核心處理技術,臭氧發生器疊加紫外消毒器多重消毒凈化處理工藝,對接入的自來水進行深度處理,不僅有效實現殺菌消毒與去除二次供水污染物的問題,可同時去除水中的異味和色度,改善飲用水的口感和品質。現代化陶瓷超濾膜深度處理工藝的應用,飲用水濁度穩定維持在0.05NTU以下,實現24小時不間斷循環消殺,將水齡控制在2小時以內,確保用水安全及水質鮮活,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健康水,實現了水質安全和運行效率的雙重提升。
上虞鴻雁未來社區高品質管道飲用水項目
上虞鴻雁未來社區是浙江省首批24個未來社區試點創建項目之一,是紹興地區首個未來社區,項目創新采用建筑一體化設計,供水設備與建筑給水系統同步規劃,通過社區凈水處理泵房,以陶瓷膜為核心處理單元的一體化深度處理系統,次氯酸鈉發生器現場制備消毒溶液進行殺菌等多重凈化處理工藝,對接入的自來水進行深度處理,實現24小時不間斷循環消殺,將水齡控制在2小時以內,確保用水安全及水質鮮活,該項目的成功實施為高密度社區供水改造提供了可復制樣板。
上虞區金竹人家高品質管道飲用水項目
上虞金竹人家陶瓷膜高品質管道飲用水項目是在社區原有供水泵房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通過新增陶瓷膜深度處理工藝,有效去除因市政管網二次污染造成的水中雜質、微生物等,顯著提升了管網末梢水質,徹底解決了水質渾濁、口感差等民生痛點問題。這一改造不僅以低改造成本和高效凈化技術實現了傳統二次供水迭代升級,更以管道高品質直飲水替代了傳統自來水,減少了家庭凈水設備或桶裝水的依賴,兼具健康性與經濟性。
金瀾府高品質管道飲用水項目
為全面提升居民飲水品質,上虞金瀾府小區創新升級,引入陶瓷膜超濾系統,打造覆蓋17幢住宅樓、1064戶居民的高標準直飲水工程。項目采用“臭氧協同陶瓷膜過濾”的先進工藝,設計最大供水量130m3/h,通過兩套并聯運行的管式陶瓷超濾膜設備實現物理精細過濾,出水濁度穩定在0.05NTU左右,配合臭氧消毒系統,在完全不加化學藥劑的情況下,既徹底去除水中雜質和微生物,又保留有益礦物質。系統采用全自動PLC智能控制,利用夜間用水低峰期自動完成反沖洗維護,臭氧分解后的廢水可實現零污染排放,兼具高效節能與環保優勢。針對小區不同樓層供水需求,創新配置低、中、高區無負壓供水裝置,有效保證住宅小區的供水水壓、水量和水質。
總結
這些示范項目技術路線各有側重且成效顯著,它們的共同經驗表明,從“集中式”到“分布式”供水模式,可以因地制宜選擇技術路線,創新性地將深度處理環節下沉至社區終端,在社區層面建立模塊化凈水站,通過縮短供水半徑,有效規避長距離管網輸水二次污染的風險,控制水齡在2小時以內,探索建立獨立循環管網等創新措施,有效規避傳統二次供水中的水箱污染、管網老化等風險。通過智慧監測系統實現水質實時預警,讓“源頭”到“龍頭”的全流程安全保障真正落地社區,為新時代城鄉飲水安全提供了可復制、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飲水安全是民生工程的底線。“二階水廠”供水模式通過技術創新與系統重構,將水質風險攔截在“最后一公里”之外,讓居民擰開水龍頭即是健康好水。未來,隨著新質生產力在水務領域的深度融合,這一模式必將成為保障全民飲水安全的“標配”,為美好生活注入源源不斷的清流。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