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為新時代援疆工作錨定了“聚焦南疆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建設”的明確方向。作為水資源綜合利用與鹽湖提鋰領域的領軍企業,倍杰特集團以“水處理+礦產資源開發”雙輪驅動為核心,構建“技術賦能+產業造血+生態守護”三位一體援疆體系,為民生改善、產業升級與生態保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雙輪筑基:深耕便將牢筑發展根基
秉持“水為民生之基、礦為產業之脈”的發展理念,倍杰特率先以項目落地的方式夯實南疆發展底盤。截至2025年,集團在疆累計投資近20億元,業務覆蓋喀什、和田、巴音郭楞等多地,構建起從水務運營到礦產開發的全鏈條服務能力。
在民生保障領域,倍杰特深度聚焦難南疆發展,以總投資13.27億元的喀什城北供排水項目為核心,采用30年BOT特許經營模式,建成后將形成日供水7.91萬立方米、日處理污水5萬立方米的能力,覆蓋喀什經濟開發區及中亞南亞工業園區30萬人口與工業用水需求。值得關注的是,項目40%的污水回用率不僅提升了南疆水資源韌性,更以“循環用水”守護生態,為鞏固脫貧成果、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在產業發展層面,倍杰特深挖南疆資源優勢,已獲取6宗礦權。競得的若羌縣托格臘克布拉克鋰礦(43.97平方公里)進一步拓展了阿爾金成礦帶資源,聯合巴音郭楞地質大隊推進的銅礦勘探,則讓“資源富礦”轉化為就業崗位與配套產業動能,緊貼民生促發展。
雙輪提速:賦能產業升級集群發展
倍杰特以“雙輪驅動”模式為抓手,以全產業鏈布局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助力新疆“十大產業集群”向高端化、綠色化躍升。
在綠色礦業領域,倍杰特依托礦權資源建立“探采選冶”一體化體系,在和田、若羌等地嚴格踐行“綠色礦山”理念,銅礦勘探與開發同步推進環保措施,實現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
在傳統產業升級領域,倍杰特擁有的高鹽廢水處理、近零排放等技術為油氣化工、煤化工等支柱產業提供環保解決方案。喀什項目服務中亞南亞工業園區的實踐,更成為“產業集群+基礎設施”聯動發展的典范。
雙輪續航:創新模式構建可持續生態
倍杰特突破“輸入式”援疆局限,以“技術+產業+生態”扎根形成可持續閉環,讓雙輪驅動更具長效性。
鹽湖提鋰、高鹽廢水處理等核心技術的本地化應用,大幅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產業扎根依托BOT等模式,保障項目穩定運營,喀什供排水項目預計2026年建成后將成為南疆水務標桿;生態扎根則通過“綠色礦山”“近零排放”理念,讓每一項工程都成為生態保護的生動實踐。
這種模式已顯現綜合效益,喀什項目的水資源循環、鋰資源開發帶動的裝備制造與物流產業、礦業開發中的低碳經驗,既激活了援受雙方積極性,更為新疆綠色轉型提供了可復制樣本。
為深化北京、新疆兩地產業和經貿合作,將北京科技、人才、金融、文化領域優勢與新疆資源、區位、應用場景優勢相結合,實現“雙向奔赴、雙向賦能、雙向發展”,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將于8月12日舉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產業援疆集中推介活動。期間,北京-新疆經濟合作洽談活動將通過集中展示北京優勢科技成果、京疆產業合作成效及新疆產業集群優勢,搭建多層次、多維度的交流合作平臺。北京企業將借此契機,繼續深化與新疆各方合作,攜手助推新疆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邁上新臺階。
作為京疆合作的重要參與者,倍杰特將在活動中全面展示“水+礦”雙輪模式的實踐成果,這些實踐不僅是“科技+產業”深度融合的樣本,更將為京疆“雙向賦能”提供“資源轉化+生態保護”的可行路徑。倍杰特將持續踐行第十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精神,在新疆廣袤大地上奮力書寫產業援疆的嶄新篇章。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