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用集團”)被中山市委、市政府授予“中山市第十一屆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這一殊榮,是對公用集團長期以來在服務城市發展、保障民生需求、推動環境治理、強化科技創新等表現的認可。

業績攀升實力躍升,
綜合發展步履穩健
榮譽背后是高質量發展的亮眼答卷。公用集團深入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緊圍繞“價值回歸、鏈主企業、行業一流”的戰略目標,持續提升核心功能與競爭力,推動國有資本優化布局。公用集團整體發展態勢持續向好,資產規模持續擴大,蟬聯“水業最具社會責任投資運營企業”,兩年入選“廣東省企業500強”且排名躍升92位,躋身“中國環境企業50強”。
戰略引領驅動發展,
多維發力創造價值

在服務中山城市發展戰略的大局中,公用集團同步深化傳統主業優勢與新興領域布局。一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關鍵突破。截至6月底新能源板塊完成并網項目容量300.01MWp;虛擬電廠項目榮獲2025年“北極星杯”優秀案例獎;更與火炬工業集團等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人工智能+虛擬電廠”零碳智慧園區示范標桿,展現了在綠色能源領域的實力。另一方面,傳統水務產業鏈優勢持續鞏固。推動全市“供水一盤棋”資源整合,惠及用戶達146萬,占全市供水規模約94%,有效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同時,實現城區廠網一體化經驗向鎮街輸出,通過廠網一體化項目有力帶動旗下排水公司發展。在固廢處理領域,圍繞“一主體統籌、全鏈條管理”思路扎實推進,環衛一體化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鎮企合作”模式成功推廣,有效提升了城鄉環衛服務水平。
助力美麗河湖建設,
繪就美麗生態畫卷

作為中山市治水攻堅的主力軍,公用集團深度參與“美麗河湖”建設,系統推進水環境治理。公用集團通過開展全域管網排查修復,推動城區污水集中收集率從45%大幅躍升至84%,實現了從“末端處理”向“系統治理”的成功轉型。擴建6座污水處理廠,新增日處理能力43萬噸,顯著提升了處理能力。治理范圍不斷向縱深拓展,完成大量河涌水體整治及農村污水治理工程,有力促進了城鄉水環境的協同改善。公用集團還成功切入工業污水處理領域,進一步延伸了供排水產業鏈條。在水質攻堅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守護中山的綠水青山貢獻了堅實的公用力量。
科技賦能智慧運營,
創新驅動成效顯著

科技創新是驅動公用集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3年至今累計投入研發資金3.39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專精特新企業4家,榮獲科創類獎項39項,創新土壤日益肥沃。技術成果豐碩,累計獲得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102項、軟件著作權97項。在智慧化建設方面,建成“1+3+N”智慧排水平臺,整合509套智能終端,實現對4.2萬排水戶、2900公里管網等設施的“一張圖”高效管理,應急處置效率提升50%。同時,率先建成中山市國資系統首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顯著提升了運營管理效率和精細化水平。
踐行責任彰顯擔當,
樹立良好企業形象

公用集團始終秉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積極履行國企社會責任。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創新推出“1+4”公用+幫扶模式,與25個村(社區)結對,累計解決實際問題超400項,實施20個幫扶項目。其中,塘敢村的結對幫扶成效獲《人民日報》新媒體報道,瀏覽量超百萬人次,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公用集團連續兩年躋身“中國ESG上市公司大灣區先鋒50”,并在2023年榮登“大灣區國企ESG發展指數榜單”第8位,可持續發展實踐獲得高度認可。

榮譽屬于過去,
奮斗屬于未來“中山市第十一屆先進集體”的榮譽,既是肯定,更是鞭策。站在新起點,公用集團將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更加務實的作風,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書寫新的篇章。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