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基建企業與環保企業有望進一步加強協作,從單一項目建設走向系統性可持續發展合作,推動綠色基建與生態環保協同發展,形成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這種合作模式已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重大基建項目的范本,推動中國環保處理技術標準向全球輸出。
而中國環境企業經過40多年的發展和磨煉,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在較短時間內快速提升技術水平,特別是在水處理、固廢處理、大氣污染治理等核心領域,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術水平和解決能力正成為“中國隊”走出去的底氣。
此前E20環境平臺固廢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首席行業研究員潘功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用“遙遙領先”來形容中國企業目前的生活垃圾焚燒技術。他談到,中國企業在技術、成本控制能力和運營經驗上,目前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
康恒環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與歐美、日本企業相比,中企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成本低,人工、技術研發、生產線等成本均較低;二是效率高,中國企業雖起步晚,卻擁有更多技術更新迭代空間;三是適應性強,中國技術適應復雜成分垃圾;四是產業鏈齊全,中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鏈,從設備生產加工到項目建設運營都相對成熟。
得益于中國完整的產業鏈和相對低廉的生產成本,國內環境企業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提供高質量的環保產品和服務。這種成本優勢在國際市場上明顯,尤其是在那些價格敏感度較高的市場,可以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
中國不僅需要大型央企、獨角獸企業和上市公司帶頭,更需要眾多腰部力量企業共同發力,推動中國環保領域中資企業高質量走向國際市場。這種多層次發力模式,或將重塑全球產業鏈價值分配。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