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揚帆:鑄就膜法“芯”實力
2013年,碧水源第一條反滲透膜生產線落成,這看似微小的一步,卻悄然拉開了中國“膜與?!鄙疃葘υ挼男蚰?。
十余載潛心耕耘,碧水源已揚帆遠航。昔日的小小產線,如今已成長為規模宏大的反滲透膜制造基地。在這里,三大系列膜元件——海水淡化膜(SW)、苦咸水膜(BW-LP)、超低壓膜(BW-ULP)源源不斷產出,年產能最高達1900萬平米,躋身世界前三。背后是60余項專利技術的堅實支撐,其中不乏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的硬核創新。

(碧水源反滲透膜智能化生產線)
以海水淡化膜為例,它凝聚著碧水源的智慧結晶:獨創的Slot-die精密涂覆技術、抗污染涂層“鎧甲”、精心設計的元件結構,賦予其高脫鹽(≥99.82%)、大水量、低壓運行、強抗污的卓越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功入選工信部“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
這片膜,是中國向海要水的關鍵“芯”臟......
2 破浪:雙膜合璧,中國突圍
浩瀚藍海,曾長期被國外巨頭技術壟斷。碧水源深知,核心技術必須握在自己手中。經過持續不懈的攻關,碧水源不僅擁有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水淡化反滲透膜生產線,更創新研發出基于國產化裝備的“超濾-反滲透”雙膜海水淡化集成技術。
這項技術工藝先進、經濟可行,其低運行壓力、高淡水產出、強抗污染能力的顯著優勢,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更成功進入國家戰略視野。碧水源實現了從膜材料到系統工程研發、生產、設計、建設、運營的全產業鏈自主可控,為國家解決沿海地區“水荒”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中國方案,牢牢確立了國內海水淡化領軍者的地位。

打破國外壟斷以后,碧水源反滲透膜與雙膜海淡技術開啟了國產化替代的新征程。公司投建的董家口海淡廠成功應用雙膜法工藝,成為中國首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關鍵技術和設備實現國產化。魯北海淡一期同樣采用了公司雙膜法工藝,并不斷增加國產化技術和設備的比例,能耗指標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二期項目中,有一條生產線實現100%設備國產化。
此外,碧水源海淡膜在舟山六橫島、青島百發、天津大港、煙臺裕龍煉化等多個大型海淡項目落地,開啟了如火如荼的國產化替代之路......
3 遠航:探秘深海,資源與能源的交響
向海圖強,不止于淡水。碧水源的目光投向更遼闊的“深?!薄KY源綜合利用。創新的“多膜耦合技術”如同一把精巧的鑰匙,能夠對海水進行礦物質分離、濃縮、純化和提取,目標直指鹽化工原料、醫藥級溴以及鈾、鉑等有價金屬?!昂K袃r資源高效提取尚處藍海,市場空間巨大”,碧水源海水產業事業部副總經理李紅巖如是說。
同時,一場關于能源與資源的閉環探索正在進行。碧水源積極研究“能源梯度架構優化技術”,思考如何將海淡產業與新能源(光伏、風電)及傳統能源(廢熱、核能)高效融合。設想一下:利用白天的光伏、秋季的風能驅動淡化;夜晚或風弱時切換熱電;回收工業廢熱甚至探索與核能的耦合潛力。海洋中蘊藏的礦物質,其提取過程本身也能與能源側形成反饋。

(海洋資源綜合利用示意圖)
海洋空間本身,也蘊藏著可開發的新能源。這描繪了一個未來圖景:在碧水源的技術版圖中,海水產業有望實現“資源提取-能源利用”的可持續循環共生模式,讓海洋真正成為取之不盡的資源寶庫與綠色能源基地。
從一滴水的啟程,到一片膜的突圍,再到對深海寶藏的探索,碧水源用一根根創新的膜絲,編織著中國向海圖強的藍色夢想。突破技術壁壘,保障水安全;探索資源利用,賦能新經濟;耦合綠色能源,引領可持續。這不僅是碧水源的成長故事,更是中國科技力量向海洋深處進發的鏗鏘足音。未來,深藍可期!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