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025年鄉村振興(長沙)論壇開幕。此次論壇包括一個主論壇及三個分論壇,主要圍繞鄉村振興領域的重要政策、熱點問題、典型做法,展開深度解析、充分研討和重點推薦。
出席論壇的領導有農業農村部國家首席獸醫師(官)陶懷穎,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競,中國鄉村發展協會會長韓長賦,中國鄉村發展協會副會長孫景淼,中國鄉村發展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農業農村部原國家首席獸醫師(官)李金祥,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謝玉紅,E20研究院院長傅濤,以及中央相關部門領導、湖南省有關領導、院士專家學者、行業龍頭企業家、農業農村系統和財政系統代表等參加。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生態宜居是關鍵一環,農村環境治理是基礎性、長期性任務。為更好探討縣域治理體系的創新與長效保障機制,找到“用得了、用得起、管得好”的技術路徑,中國鄉村發展協會、中華環保聯合會、E20環境平臺聯合主辦了2025年鄉村振興(長沙)論壇——農村環境治理分論壇。
論壇以“讓農村環境治理不再難”為主題,邀請業內資深專家圍繞農村環境治理中的五大“鄉村屬性”、鄉村振興下的EOD模式及農村污水治理之道進行深入分享,并重點推薦了新大禹環境、合續科技、凌志裝備集團、清環拓達各自在農村環境治理領域的創新產品及優秀實踐案例,分享農村環境治理更便宜、更簡單、更長效的解決方案。論壇由E20環境平臺綠色發展研究中心總監李偉主持,中國鄉村發展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農業農村部原國家首席獸醫師(官)李金祥,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謝玉紅分別作開幕致辭。

李金祥
李金祥首先向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長期關心和支持鄉村振興事業的各界人士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李金祥表示,農村環境治理不是一場“短期沖刺”,而是一場需要政企農共同參與的“馬拉松”。中國鄉村發展協會作為國家級社會團體,將始終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與各地政府、相關企業和社會組織的溝通協調,為農村環境治理提供政策引導、資源對接和服務保障等支持。我們期待通過本次論壇,進一步拉高標桿影響力,全面帶動農村環境治理向更高效、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我們更期待,通過思想交流與經驗分享,激發整個行業的創新活力,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謝玉紅
謝玉紅在致辭中表示,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當前我國農村環境治理成效顯著,但仍面臨諸多挑戰。解決這些問題,需凝聚各方智慧,探索符合鄉村實際、經濟可行、長效管用的治理路徑。近年來,中華環保聯合會始終與中國鄉村發展協會、E20環境平臺保持緊密合作,通過展會、論壇等多種形式,搭建政企民環保橋梁,切實推動環保事業走向高質量發展。我們堅信,本次分論壇成果必將為提升農村環境治理水平、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貢獻力量。最后,預祝本次農村環境治理分論壇圓滿成功!祝各位嘉賓交流啟思、合作共贏!
01
機制筑基——縣域治理體系創新與長效保障

傅濤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傅濤以“讓農村環境治理不再難”為題,作了主題發言。傅濤指出,美麗中國離不開美麗鄉村,而美麗鄉村的核心是生態環境。當前農村環境治理面臨多重困境,其根源在于治理需求分散、管理結構薄弱,以及區域發展不均衡下的治理能力失衡等,要想實現可持續治理,不能照搬城市模式,必須以“人民感知為本”。既要在點上做集約高效治理(陽),又要依靠生態自凈能力(陰),“陰陽”融合才是正道,否則不可持續,同時政府、產業、公眾三方共同參與,缺一不可,并且需要在高效上落實責任。而智能化加持下的產業模式可以減少運營人員、提升運營效率、激活更多產業創新模式,是農村環境治理“更便宜、更簡單、更長效”的必要支撐。

魏玉棟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秘書處負責人魏玉棟則圍繞鄉村環境治理中的五大“鄉村屬性”(公益性、生態性、異質性、文化性、分散性),探索農村環境治理的破局之道。魏玉棟表示,在浙江“千萬工程”實施2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我們更需要建立環境治理的“鄉村主體視角”。鄉村絕不應該成為城市環境治理的試驗場,而應該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平等參與者和價值創造者,應該探索一條真正尊重鄉村基因、激發內生動力的環境治理創新之路,實現城鄉環境治理的協同發展和共生共榮。

袁秀麗
中華環保聯合會農業生態環保與鄉村振興專業委員會執行副主任兼秘書長袁秀麗在主題報告中指出,EOD模式并不局限于生態治理型項目,其關聯的產業門類豐富,涉及一、二、三產多門類,可包括園區開發、城市開發等綜合開發項目。與其它模式相比EOD模式具有5大優勢:1、支持項目總體進行打包開發;2、社會資本、中央預算內補助等均可用于EOD項目開發,其不足部分還可通過政策性銀行貸款來解決;3、相較于其他的項目貸,其貸款利率低、周期長、金額大;4、試點項目前期申報時間短,落地快,平均周期約6個月;5、助力片區開發:由傳統的“平臺融資+土地財政”模式轉向“EOD+片區開發”模式,籌劃得當可形成內循環,規避政府信用背書和還款承諾。

潘蔡葉
住建部城鎮水體污染治理工程技術應用中心副主任潘蔡葉從鄉村振興的視角,分享了農村污水的治理之道。潘蔡葉指出了當前農村污水治理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并強調農村污水治理要采取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示范先行、梯次推進的工作思路,特別是要同美麗鄉村建設振興結合在一起,應積極探索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長效運維管理機制,確保農村污水治理設施"一次建設、長期使用",真正實現設施穩定運行、治理成效持續發揮,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生態宜居目標提供堅實支撐。
02
技術賦能——經濟適用解決方案的創新與應用

麥建波
新大禹環境科技(廣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麥建波帶來了“村水精靈”AI運維系統,麥建波表示,該產品是新大禹環境為激活普遍存在的農污站點“曬太陽”問題,破解農村污水治理“用不了、用不起”的難題,而開發的首款AI智能產品。“用的了”體現在三個正常:系統運行正常;微生物正常;出水正常。“用的起”體現在成本低與資源循環創造價值:建設成本低,建設成本降低50%以上,戶均建設費低至1000元;運維成本低,戶均月運維費用低至6元。

李文生
云南合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文生,分享了公司在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資源化方面的實踐經驗。李文生表示,合續科技深耕污水處理及垃圾處理行業十余年,打造了一系列標準化、智能化、高效節能產品,包括貝斯系列產品、CHtank系列AA罐、CHtank風塔、CSO高速過濾一體機、GCCF續盈爐等,構建了多元化、全覆蓋的產品矩陣,廣泛應用于鄉鎮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小集中/聯戶分戶處理、城市分布式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合流制溢流(CSO)污染治理、養殖尾水處理、縣域生活垃圾及滲瀝液處理等多個領域,并在全國及東南亞市場獲得了規模化應用。

陳倪濤
凌志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倪濤基于當前農村污水處理現狀及問題,分享了公司在農村污水低碳生態分散式處理的思考與實踐。凌志裝備集團通過以低碳為引領,以生態為理念,以技術為基礎,以精準為原則,以裝備為主體,以模塊化為特色,開發“家電式”凈化柜、模塊化凈化槽、裝配式梯式生態濾床等裝備,構建適用于水網密集區、丘陵山區和平原缺水地區的“家電式”就地就近污水處理模式,將污水治理納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形成農村污水低碳生態分散式處理系統與模式。

汪家權
清環拓達(蘇州)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汪家權帶來了鄉村治污“龍汲水”產品,該產品具備“快建省錢,污水全收”的特點,是針對當前城鄉污水收集難、收集率低,管網建設受限的難點,利用真空負壓技術與智慧運營平臺,智能真空收集系統可使管網建設速度提升40%、建設總投資節約 25%-42%、可實現污水100%收集,污水100%無泄漏,污水100%輸送到市政管網,污水收集終端100%智能監控。同時“治污-循環-防災”的新模式下,能夠實現中水回用及黑水資源化利用,真正實現資源再生、環境改善、民生保障的協同共贏。
這些產品及應用案例不僅凝聚著企業的智慧與心血,更深刻體現了對農村環境治理需求的精準把握與創新探索,它們憑借卓越的性能、顯著的成效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受到了主辦方的高度評價與重點推薦,為推動農村環境治理事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注入了強勁的產業動力。

陳露
此外在本次論壇上,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陳露發布了《河北省懷安縣水、土礦物質元素資源監測普查報告》,報告顯示,懷安超過一半的水樣達到富鍶水標準,98%以上的土壤屬于富鍶土壤區,具備良好的產業開發基礎,為后續富鍶資源產業化發展,推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精準依據。
鄉村振興,生態先行。農村環境治理既是生態宜居的關鍵抓手,也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重要基礎。本次農村環境治理分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農村環境治理注入了“更便宜、更簡單、更長效”的產業動能,也為構建農村環境長效治理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