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溪湖(雷鋒)水質凈化廠尾水發電項目順利完成并網發電,這是華自科技繼雨花水質凈化廠尾水發電項目后打造的又一成功案例。該水廠日處理水量25萬噸,出水水位落差達8米,通過能量回收(尾水發電)技術改造后,水電裝機容量為85kW,年發電量45萬kWh,平均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61.48噸,減排二氧化碳442.5噸,帶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華自科技污水處理能量回收(尾水發電)系統是在踐行“雙碳目標”背景下提出的“污水處理廠+發電站”循環經濟新模式,系統以水質清潔、水量穩定的尾水為資源,實現“不消耗燃料、零污染、零排放”的發電過程。與其他傳統火力發電方式相比,每年可減少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
該系統通過充分利用污水處理廠消毒池(超)低水頭與水輪發電機組之間高度差所產生的重力勢能,將其轉化為電能并外輸,實現污水處理廠尾水“變廢為寶”、“就地利用”。

▲能量回收(尾水發電)系統示意圖
系統優勢
● 節能環保
將直接排放的尾水資源轉為可供污水廠利用的電能,助力污水廠節約15%以上的用電成本,同時顯著降低二氧化碳與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 經濟高效
項目投資少、收益高,投資回收期為3-5年;采用自研能量回收(尾水發電)技術,出力平穩,系統效率高達85%,經濟效益顯著。
● 無人值班
選用智能低壓機組一體化屏,集勵磁、調速、計量、監測、控制、保護于一體,按無人值班進行標準化設計,大幅降低運維人力與成本投入。
● 云邊協同
依托云邊協同架構,既可在邊緣側基于預制邏輯實現就地控制,也能通過云服務、APP實現遠程監測與控制,運維更靈活、更高效。
● 適用面廣
可廣泛用于工業廢水、城市污水等具有一定地勢差的場所,適應現場復雜惡劣環境,同時不受天然流量隨機變化的影響,穩定性高。
能量回收(尾水發電)系統通過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助力污水處理廠從“能源消耗者”轉變為“能源生產者”,實現經濟和環保效益雙贏。華自科技將持續立足節能、環保發展要求,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提供更多先進的水處理解決方案,積極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和國家“雙碳”目標實現。
延伸閱讀
雷鋒水質凈化廠源網荷儲綜合能源項目
該項目由湖南湘新筱豪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華自科技提供能量回收(尾水發電)系統等重要技術支持。項目有效利用水質凈化廠構筑物和綠化用地空間面積約3.5萬平方米,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裝機容量3.645MW;綜合現場風力資源,建設微風發電2套(額定功率3kW/套);響應電力系統調峰調頻政策,建設儲能系統1套(0.5MW/1MWh),充放電策略采用谷充尖峰放;利用水廠尾水落差能量,建設尾水余能余壓發電系統1套(額定功率85kW/套);為便利廠區新能源車主充電需求,建設充電樁2臺(單樁單槍慢充7kW);建設一套綜合能源管理系統,具有發電優化調度、負荷管理、實時監測并自動實現微電網同步等功能。
本項目光伏發電年均發電量為323.53萬kWh,尾水余能發電和風力發電年均總發電量為55.62萬kWh。儲能12年總共可充放電量為330.48萬kWh,計算期內平均每年可放電為27.54萬kWh。預計發電側年均總發電量約379.15萬kWh,可節約標煤1143.06噸、減排二氧化碳3154.3噸。項目將風、光、水、儲、充等多種元素進行融合互補運行,實現可再生能源在水質凈化廠內最大限度的高效利用,大大提升了能源自給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