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環境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緊扣集團“一四五五”發展戰略,積極響應集團在西藏地區的業務部署,主動服務高原城市基礎設施升級需求,成功完成拉薩市百淀污水處理廠進場干管紫外光固化修復工程試驗段。

該段管道單次修復長度達101米,管徑DN1200,施工海拔超3650米,是我國在高海拔、缺氧、低溫環境下首次成功實施的超長大管徑紫外光固化修復項目,實現了高海拔地區市政管道修復技術的重大突破。該項目的順利完成,不僅有力提升了拉薩城市污水系統的可靠性和生態安全性,也為我國高原地區城市更新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新路徑與工程范例。
高原環境,空氣含氧量低、紫外線強烈、晝夜溫差大,對修復材料固化穩定性、設備動力輸出及人員操作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項目團隊以技術為刃、以創新為盾,成功克服各類難題,實現高質量施工。
創新材料配方:適配高寒缺氧環境

針對低溫低氧環境,成都環境建設公司下屬成環新材料公司專項調整高原型配方,提升材料低溫流動性和光敏活性,確保在紫外線強烈但氣溫驟降的環境中依然實現均勻、深度固化,保證內襯層厚度達標、結構完整。
全面設備保障:雙重備份+高原調試

針對高原降效問題,所有關鍵設備(紫外光固化系統、送風設備、檢測儀器等)均經高原性能調試,全面采用“雙備份+功率富余”配置,確保動力穩定、控制精準。施工中使用的紫外光固化車、23方吸污車等大型設備,經鐵路專運抵達拉薩,保障設備狀態完好。
高效技術應用:修復效率高

本次修復采用紫外光固化內襯法(UV-CIPP),通過CCTV機器人前期檢測、高壓水清淤、軟管拖入、紫外光照固化等工藝,在管道內部形成高強度復合內襯管,全面恢復結構功能。僅用4天即完成傳統開挖需數月的工程量,全程地面作業,無噪聲揚塵,對周邊生態“零干擾”,管道修復后強度甚至高于原設計標準。
科學人員組織:專業備戰高原作業

項目團隊實施“提前進駐-階梯適應-實時監測”的高原作業機制,配備氧氣瓶、氣體檢測儀、正壓呼吸器等防護裝備,人員輪班作業,全程未發生一例高原反應引起的作業中斷。
嚴謹質量驗證:質量完全達標

(固化后CCTV檢測畫面)
修復后經CCTV內窺鏡檢測與壓力測試,修復段管壁光滑、密封良好,內壁光滑數據全部符合驗收規范,可顯著延長管道使用壽命20年以上。
成都環境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始終秉承“以匠心鑄精品,以服務贏滿意”的理念,依托扎實的技術整合能力、前瞻的研發體系和卓越的工程執行力,持續深耕高原市場,積極拓展西部高海拔地區業務。
未來,公司將繼續推動非開挖技術在復雜環境中的創新與應用,全力保障城市基礎設施的安全、綠色與高效運行,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堅實的環建力量。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