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首創環保2025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暨“粒聚海寧·凈啟未來”CAPITAL CREATE?技術產品發布會首次在線上以兩地直播的形式成功舉行。首創環保集團董事、總經理李伏京,獨立董事李藝,董事谷金山,黨委書記、董事張萌,副總經理王征戍,副總經理邢俊義,總會計師郝春梅,副總經理劉靜,副總經理游美華,副總經理王光輝、副總經理黃綿松、董事會秘書官念出席本次會議。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Mark教授,公司首席顧問、北京建筑大學郝曉地教授熱忱參與了發布會。
本次會議以技術發布結合業績解讀的形式召開,公司管理層及相關業務、技術負責人出席會議,全面解讀公司2025年半年度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對2025年下半年進行展望并發布核心技術產品。

01
經營業績穩中有進
高質量發展指標持續優化
2025年上半年,首創環保在“攻堅、提質、增長、立新、增效、升維”的經營策略指導下,統籌經營增長突破與管理改革創新,核心業績指標穩中有進,實現營業收入87.31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9.29億元,同比增0.8%,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8.76億元,同比增長5.30%,公司業績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持續鞏固。
首創環保通過深化“CWCI”和“CECI”精益運營創新實踐,將ROE拆解提升專項工作全面覆蓋從生產運營至內部管控全流程,推動核心業務板塊精準聚焦提質增效,公司集采品類綜合成本降低23.01%,管理費用同比壓降1.15億元,優化15.92%。公司創新實施“存量置換+增量優化”策略,完成15個項目貸款利率下調,推動公司總體融資成本下降29BP,總體財務費用同比壓降0.87億元。
首創環保資產負債率為64.35%,較上年末調優0.42個百分點,實現兩年連降。公司持續加大應收賬款管控力度,“增長額”和“增幅”兩項增長指標均低于去年同期,賬齡在2年以內的應收賬款余額占比82.25%,應收賬款整體質量保持穩健。
首創環保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長2.58億元,同比增長25.71%,公司自由現金流量轉正趨勢明朗。
02
資產業務固本增利
業績結構持續調優
報告期內,首創環保資產類業務實現歸母凈利潤10.56億元,同比增長12.82%,壓艙石業務持續穩健向好。運營服務收入5.85億元,同比增長36%;低碳環保咨詢服務收入1.23億元,同比增長29%,公司輕資產業務以質取勝,成長態勢穩步顯現。
首創環保放緩工程業務拓展速度,報告期工程業務實現歸母凈利潤0.32億元,占資產業務歸母凈利潤比重僅為3.07%。運營業務方面,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70.77億元,同比增收1.9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0.24億元,同比增利1.48億元,運營業務業績貢獻已占絕對優勢,其穩健增長持續有效對沖工程業務減利影響,繼續推動公司資產業務穩步增長。
03
各業態“量質雙升”
持續筑牢護城河
首創環保水務處理業務線條緊抓產能提升、生產效率指標提升等關鍵事項,水務資產質量持續調優。報告期內,公司供水水處理業務實現供水量7.36億噸,產銷差率同比優化1.18個百分點。污水水處理結算水量15.18億噸,5個項目水價調整,涉及處理規模達到52萬噸/日。
固廢業務板塊扎實推動技改增利,通過實施技術改造,農安、深州、永濟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發電量與經營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報告期,固廢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16億元,同比增長6.38%,實現垃圾處理量538.27萬噸,同比增長6.77%,實現上網電量14.1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10%。
工業類業務平穩發展,報告期,首創環保工業污水運營收入2.39億元,同比增長2.92%,整體業務運營穩健。
04
增量訂單顯協同優勢
城市深耕拓“衍生+”業務
報告期,首創環保新增簽約合同額11.84億元,其中輕資產服務和技術產品類新訂單占比72.80%,多業態協同落地合同額達到2.91億元。
首創環保與新奧能源達成業務合作,通過收集新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生物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供應給新奧能源作為提純天然氣的原料,從源頭上減少了甲烷排放。通過“焚燒+能源供應”的協同發展,打破行業壁壘,推動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同時公司還積極對接北新路橋集團的產業布局與發展需求,共同探索在新疆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模式,實現區域延伸。此外,公司積極嘗試區域深耕,于淮南打造首個廠網一體按效付費全場景示范點。
05
自主創新里程碑-CAPITAL CREATE?
跨越升級提量降碳
在海寧分會場上,CAPITAL CREATE?技術負責人吳遠遠博士發表了題為“CAPITAL CREATE?跨越升級提量降碳”的專題演講,系統介紹了首創環保集團自主研發的CAPITAL CREATE?好氧顆粒污泥技術及其在海寧丁橋污水處理廠項目的實際應用。

近年來,首創環保集團圍繞智慧運營、技術創新、綠色轉型三大路徑,打造“藍色水工廠”技術體系,將污水處理廠從污染物處理中心塑造為資源能源回收中心,實現4個“凈零”。好氧顆粒污泥技術作為“藍色水工廠”的核心,被Science雜志譽為下一代污水處理技術,是污水處理行業的一場革命。
吳遠遠博士指出,當前污水處理行業正面臨專業化運營與存量改造的雙重挑戰,需要降低能耗、藥耗及碳排放量,解決雨季溢流、低溫能力下降及設備老化等問題,同時還需應對“雙碳”目標、資源回收、土地限制及智慧化運營等政策與市場新要求。
針對這些需求,首創環保集團歷經九年研發推出CAPITAL CREATE?技術。該技術在保障水質穩定達標的基礎上,實現了高度集約化設計,大幅降低占地面積:噸水占地可降至0.1 ㎡·d/m3以下,降低運行成本20%,降低碳排30%,并依托ASMART?污水廠模型智控系統,達成無人值守的智慧運行。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CAPITAL CREATE?突破了顆粒污泥技術對高池高的要求,該技術在低池高5.5米池深條件下仍可穩定運行,并在低COD濃度(180-210mg/L)環境中成功培育顆粒污泥,結合XSiv?污泥動態篩分器顯著縮短污泥顆粒化時間。另外,從顆粒污泥中提取的純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可以作為種子包衣、高分子吸水材料、土壤生物改良劑、粘合劑以及生物納米復合材料防火劑等。這一集約化技術為污水處理廠原位擴容(50%~150%)、節能降碳、資源回收提供了行業新路徑。
06
科技創新蓄成長動力
新質破局拓業績空間
近年來,首創環保以新質生產力培育為核心抓手,推動各業務線條科技創新持續突破,公司價值創造能力持續提升。
科技成果轉化提速,產學研合作穩步推進。公司持續推進ASMART?3.0研發,同步聯合國際高校深化技術協同,完成智控系統升級;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順利通過市國資委中期評估,此外還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9家單位,共同申報 “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進一步強化技術攻堅與產學研融合實力。
AI戰略全面落地,智能化賦能業務與管理雙重升級。報告期內,公司正式發布《2025AI+行動計劃》,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圍繞“垂直業務升級”與“管理能力重構”兩大主線,構建“垂直智能AGENT庫”,全力打造環保行業領先的AI落地生態體系。目前,馬鞍山環衛智能化項目、污水廠設計審核AI-Agent項目、基于LLM的大氣污染人工智能決策平臺三大項目均有序推進,其中大氣監測站點大模型系統已正式上線運行,智能化成效初步顯現。
數智化建設獲權威認證,可信數據空間樹立行業標桿。報告期內,公司“環境可持續發展可信數據空間”項目成功入選北京市首批可信數據空間儲備項目,同時成為北京市環保領域唯一可信數據空間試點單位。該成果不僅彰顯了公司在數據空間開發管理、環保智慧化等領域的核心實力,更體現了公司賦能環保產業升級的堅定決心,為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在垂直領域的落地實踐,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首創標桿”。
未來,首創環保將繼續以“統籌經營增長突破與管理改革創新、以改革創新促增長突破”為工作目標,錨定高質量發展、持續以技術引領產業升級、以實踐推動行業轉型,不負全體投資者的信任與期待,切實貢獻兼具示范意義與實踐價值的“首創力量”。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