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水環境治理專業委員會主辦的《HJDL二級處理原位生物增效強化工藝》科技成果評價會在安徽已完美落下帷幕,詳細內容可看《永續環境“HJDL二級處理原位生物增效強化工藝”科技成果評價會圓滿召開,院士專家共推污水處理技術創新》。

近日,該工藝的科學技術成果評價報告正式印發,該報告中HJDL二級處理原位生物增效強化工藝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創新性,吸引了行業專家的高度關注,專家組一致認定其技術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標準,這一評價標志著我國在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工藝誕生背景:應對污水處理挑戰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污水處理成為全球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傳統污水處理工藝在處理效率、成本控制和環境友好性等方面存在明顯局限,難以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在此背景下,HJDL二級處理原位生物增效強化工藝應運而生。

核心技術與經濟優勢:三維優化污水處理
HJDL工藝以顆粒化泥膜技術為核心,通過生物增效載體、復合菌劑和智能孵化系統的有機結合,實現了污水處理效率、成本和占地的三維優化。經過20余項萬噸級項目驗證,該工藝展現出顯著的經濟優越性。
在基建方面,HJDL工藝可將水力停留時間縮短45%以上,直接減少池容需求和土建投入。以一座日處理量5萬噸的污水廠為例,工藝段投資成本僅需2.5萬元,較傳統工藝降低35 - 45%。在運行環節,依托高濃度污泥和快速沉降特性,噸水處理綜合成本降至0.9元,較傳統工藝節約20 - 30%。同時,該工藝可實現污泥減量20 - 40%,降低污泥處置費用,并節約30%的占地。這使得污水廠在不停產、不改動土建的條件下,既能原位提標至地表四類水質,又能大幅削減全生命周期成本,為市政及工業污水處理提供了“高效集約、低碳降耗”的突破性解決方案。

社會效益顯著:助力環保與公共健康
HJDL工藝的革命性技術突破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該工藝大幅降低了污水處理對藥劑的依賴和能源消耗,有效減少了碳排放,為國家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它顯著提升了污水處理系統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和出水水質的穩定性,有力支撐了日益嚴格的瞬時值排放監管要求,為守護水環境安全和提升公共健康水平提供了可靠保障。
此外,HJDL工藝的高效、穩定特性提升了污水處理的規模和效率,緩解了處理能力不足的壓力。通過原位改造,實現了資源的節約和最大化利用。該工藝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推動了污水處理行業向綠色低碳、高效智能方向轉型升級,實現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行業發展機遇與趨勢:技術創新引領變革
針對傳統活性污泥法在污水處理中能耗高、藥劑用量大、占地面積大、抗沖擊能力弱等技術難題,研發了以生物增效載體、復合菌劑、智能孵化系統為核心,集成了高效脫氮除磷等技術的HJDL污水處理工藝,實現了污水處理系統的高效穩定運行、降低了占地面積和運行成本,并完成多項工程應用。
HJDL工藝經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檢驗,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已成功應用于全國20余項市政及工業污水處理項目,累計規模達182萬噸/日,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HJDL工藝主要技術特點和創新如下:
1.研發了以生物增效載體為基核的顆粒化泥膜技術,通過復合菌劑掛膜形成“外好氧中兼氧-內厭氧”多層結構的小粒徑泥膜顆粒,實現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脫氮除磷等多重反應的高效耦合,解決了傳統活性污泥法易膨脹、流程長的技術難題。
2.開發了抗逆性復合菌劑與智能孵化系統,形成了高密度泥膜顆粒,其沉降速度、處理效能優于傳統工藝,實現了系統在毒性沖擊、高鹽廢水下的穩定運行。
3.通過生物增效載體強化傳質與菌劑活性,縮短了停留時間,降低了生化單元池容需求,形成了“原位提標提量“解決方案,節約了投資與土地資源。
項目產品經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檢驗,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已成功應用于全國20余項市政及工業污水處理項目,累計規模達182萬噸/日,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工藝競爭力與行業價值:解決痛點推動發展
污水處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技術創新、精準定位和經濟效益優化。技術實力是企業的關鍵競爭優勢,“專精特新”定位有助于企業形成特色化服務。同時,企業需要通過提升負荷率、處理效率和降低運行成本,為客戶創造經濟價值,解決行業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痛點。
HJDL工藝高度契合國家“雙碳”戰略和提質增效政策要求,是對傳統活性污泥法的革命性突破。相較于傳統工藝,HJDL工藝在比表面積、抗沖擊負荷能力和脫氮除磷效率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顯著降低了藥劑依賴和能耗,是實現污水處理廠綠色低碳轉型的有效技術路徑。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