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立表示,過去我們只在供水上實現了調度,現在還需充分利用我們的工程設施在排水上實現調度,來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因為在不同溢流點溢流會導致不同環境后果,而排水調度本身的限流和棄流控制可緩解或調節片區水環境對地表水的影響程度,減少對污水廠的水質、水量的沖擊,同時還可以提高污水的進廠濃度,以及提高污水廠特征因子(TN、NH3-N、COD、TP)削減總量,縮短廠-站-網-河湖恢復至正常工況的時長,配合投建工程進行污水廠之間的水量平衡。

信息化一張圖
珠海水控集團通過數字化技術建立了信息化一張圖,可以實現多圖疊配、多數據相關性分析,包括外水大致比例,污水廠、泵站、管網規模等,在珠海全市擁有眾多實際應用案例,為各種理論分析、研究規劃、設計提供了大量數據依據和佐證材料,提升了工程設施的功能發揮,節約了政府工程投資、運營費用。
關于廠網一體化模式的幾點思考
童立認為沒有一種固定模式是最好的,每一種模式都有利有弊,需要綜合地區情況和需求因地制宜,且無法復制粘貼。當前依賴工程項目解決供排水問題已面臨瓶頸,性價比持續走低,問題解決過程常伴隨新問題產生,比如返黑返臭的問題、效益的問題等,而且原有管網單位實際上已經滿足不了目前一個復雜系統的要求。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你沒有親身投入、沒有真正做過,就很難形成真正的理解。聽別人講得再多,事情沒有在你身上發生,就沒有那種切身的、強烈的感受,也根本無法體會到“廠網一體化”到底能帶來什么作用、能發揮出什么效果。那種“光說不練”的狀態,最終只會讓人停留在表面,無法形成深入、扎實的認知。
現在談到廠網一體化,大多都是在談資本。一些咨詢公司一上來就教企業“怎么跟政府博弈”,說什么是“政府的親兒子”,童立認為這是動機不純、目的不良,公用事業的本質是公共服務,企業需破除資本博弈思維,回歸公共服務初心,政府真正想要的,是企業要把這個行業做好、把服務做實。建議政府思考需要企業干什么,企業思考我能干什么,如何干好以及有什么資源。
現階段相對被同行業認可的城市,企業主體大多呈現"本地國企主導或控股"的特征。這一現象背后正如"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當企業主體與城市發展形成深度利益綁定時,方能培育出可持續的經營定力。反之,持久培育一個專業化的公司,本質上近似于買辦經濟形態,是有問題的。
此外,童立強調按效付費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不去追求效益,僅依賴工程或其他手段去追求效益的話,即便做到廠網河湖一體化,本質上仍屬于高投入低產出的低效體制,也是有問題的。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