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肯塔基州農民成功阻止了一處數據中心的規劃申請,理由是該項目可能擠占當地能源并污染水源。
數據中心的資源消耗問題備受關注。投資銀行Jefferies分析指出,2023年全美數據中心冷卻用水達170億加侖,而其發電相關的間接耗水量更高達2110億加侖。作為參照,紐約市2024年全年飲用水用量為3650億加侖。
此外,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同樣驚人。美國電力研究協會(EPRI)預測,未來五年內,美國新建數據中心的用電總量將相當于45座核電站的發電量,部分地區已將其視為推高電價的重要因素。
07 美國緬因州專家呼吁停止填埋生物固廢,轉回土地施用
美國緬因州污水處理專家近日敦促政府重新評估生物固廢處理政策,并審議四項相關研究報告。專家指出,當前依賴填埋的處理方式面臨可持續性挑戰。
2022年,因擔憂PFAS污染,緬因州頒布禁令,禁止將處理后污泥(即生物固廢)用于土地施用。此舉導致該州所有生物固廢均被送往填埋場或外運處理。
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土地施用方式的實際環境風險低于預期,且比填埋更具安全性。專家警告,現有填埋場處理能力有限,若維持現狀,緬因州可能在2028年面臨生物固廢處理危機。
此外,持續依賴填埋不僅加重設施負荷,還將阻礙該州實現氣候目標。專家建議政府盡快調整政策,推動處理方式轉型。
08 威立雅獲簽智利海水淡化廠運營合約
威立雅集團近日中標智利瓦爾帕萊索"Aguas Pacífico"多用途海水淡化廠的運營與維護合同。該項目是智利首個兼具市政供水與工業用水功能的海水淡化設施,設計產能達每秒1000升,相當于每日8.64萬噸。
本次合同經過五家國內外企業公開競標后最終授予威立雅。該公司表示,全球目前有18%的在運海水淡化產能采用其自有技術設計建造。
合同分為兩個階段,最長有效期為四年,并有機會續簽至2040年。該廠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供電,并將優先雇傭本地員工,預計約60%的崗位來自周邊社區。項目資產及輸水管道的法定所有權和責任主體仍歸屬于Aguas Pacífico公司。
09 泰晤士水務危機持續發酵:誰來收拾殘局
綜合英國主要媒體消息,英國最大水務公司泰晤士水務債務危機仍未化解。目前該公司處于技術性破產狀態,其董事會正面臨是否向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提出水費上調上訴的程序性決定。
這家公司周二表示,已同意推遲對監管機構關于其提高水費決定的申訴,以尋求最后的救援機會。而真正的焦點在于債權人提出的救助方案。
一、債權人提出"削債注資"換取監管寬限
一批主要債權人提議對債務進行25%的減記,并新增31.5億英鎊股本注入,以支持公司履行未來五年200億英鎊的管網修復承諾。作為交換,他們要求監管機構Ofwat在污水外溢等績效指標上給予"寬限期"。若協議無法及時達成,債權人可能停止資金支持,迫使泰晤士進入"特別行政接管"程序,即暫時國有化。
二、監管困境與行業影響
該方案引發廣泛爭議。一方面,牛津經濟學家Dieter Helm指出,債權人期望在2030年代初實現公司上市退出,但泰晤士可能要到2030年代末才能完全符合環保標準。另一方面,投資者警告,若給予泰晤士監管寬限而拒絕其他水務公司類似要求,將破壞監管一致性與市場穩定。
三、政治考量與潛在收購方
財政大臣里夫斯對臨時國有化持謹慎態度,工黨也已公開排除這一選項。與此同時,香港長江基建集團(CKI)已表示有意收購,并批評現行債權人方案風險過高。CKI主張其方案更具可持續性與透明度,并建議政府先行臨時國有化。
然而,部分英國政界人士反對中資控股關鍵基礎設施,保守黨議員鄧肯·史密斯公開呼吁阻止中國企業對英國基礎設施的投資。但反對者也都承認,目前并無證據表明CKI存在不當行為。
CKI由香港首富李嘉誠控制,目前已擁有英國諾森伯蘭水務、倫敦電力分配網絡及英國多個天然氣網絡。另外美國金融投資公司KKR年初也曾出價,只是臨陣退縮。
背景鏈接:
自1989年私有化以來,泰晤士水務累計債務達190億英鎊
2023年排放未經妥善處理污水超30萬小時
2024年5月,被Ofwat處以1.23億英鎊罰款
2024年12月,英國高等法院批準了債權人提供的30億英鎊現金注入,利率高達9.75%
預計未來五年,泰晤士水務公司用戶水費將平均每年上漲31英鎊
若按當前進度,更換英國老化水管網絡需700年
本文內容由綠茵陳編撰整理,歡迎大家轉發、評論,或默默點贊。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