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太平文昌污水處理廠是“雙百跨越”社會化標桿,由龍江環保集團以TOT和BOT模式運營,核心定位為高寒地區社會化污水處理與環??破障蠕h。其以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為底線,承擔哈爾濱市60%以上生活污水處理,改善了松花江南岸和馬家溝水質;同時,通過完善的社會化制度、豐富的公眾互動及深度產學研合作,該廠更成為連接公眾與環保的重要紐帶,推動北方寒冷地區污水處理技術普及與社會環保意識提升。
01. 標桿簡介
該項目所屬龍江環保集團;位于哈爾濱市,服務道外區、道里區及周邊203萬人口;戰略定位是依托“國家環??破栈亍保陨鐣\營為核心,推廣北方寒冷地區污水處理技術,構建“三中心兩平臺”(研發中心、大數據信息中心、宣教中心;環保智能裝備平臺、高寒地區試驗平臺),實現污水處理與公眾教育、產業協同的深度融合;服務目標是通過社會化開放與科普,提升全民環保意識,同時保障區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圖水廠鳥瞰圖
建設模式為TOT和BOT模式,突出社會化運營特色;處理規模70萬噸/日,規劃提升至80萬噸/日,采用AO、AAO、曝氣生物濾池、BBR等工藝,出水達國家一級A標準;投運時間為文昌廠1995年、太平廠2004年;配套9個開放點位(BBR轉盤間、生化池等)及2150平方米室內活動場地(多媒體報告廳、大數據調度指揮中心等),為社會化活動提供硬件支撐。
獲生態環境部、科學技術部聯合授予的“國家環保科普基地”稱號,入選第四期“雙百跨越”社會化標桿污水處理廠,擁有全國減排先進集體、黑龍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5項以上市級以上榮譽,是行業社會化運營的標桿典范。
02. 社會化基礎:制度保障與硬件支撐
(一)全鏈條制度與專業團隊建設
具體機制為建立七大社會化管理制度(涵蓋開放時間、區域、活動組織、人員培訓等),明確固定開放日與特殊開放日雙時間模式,規范核心生產區域限制與科普參觀區域規劃;組建5人專兼職團隊(專職2人、兼職3人),每年開展4~5次專業培訓(含接待禮儀、安全督導等)。實施內容包括從活動策劃到應急備案的全流程規范,團隊負責接待、講解、活動組織等全環節。保障了社會化活動有序開展,為高質量服務奠定基礎。
(二)開放場地與安全、預約保障
具體設施為開放9個點位(含生化池、大數據調度指揮中心等),展示污水處理全流程與技術原理;配套2150平方米室內場地(多媒體報告廳、研發中心等),用于科普講座、互動交流。安全保障配備7項措施(安全帽、救生圈、消防器材及特殊標志提醒等);預約提供小程序、電話、電子郵件、現場4種方式,便捷公眾參與。實施內容是針對性設計參觀路線,兼顧科普完整性與安全性。2024年接待公眾1300人次、50人以上團體8次,為社會化活動提供堅實硬件支撐。
03. 社會化實踐:活動開展與多維成效
(一)多元環保教育與互動活動
2024年組織開展大型環境教育活動13次,包括中外聯動與外國留學生交流、水處理技術大揭秘、智慧水務發展、環保執法練兵等活動均獲得廣泛贊譽。
太平文昌污水處理廠還積極融入社區,主動擔當環保教育先鋒。定期舉辦“環保開放日”活動,邀請周邊居民、學校師生走進廠區,近距離了解污水變清流的神奇旅程,以生動直觀的方式普及環保知識,增強公眾的環保參與意識,在廠群之間構建起緊密的生態紐帶,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
(二)產學研融合
該廠作為高寒地區城市污水處理環??破栈?,積極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廣北方寒冷地區污水處理生產管理新技術,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專家團隊作為技術智庫支撐,在新工藝、新材料、化工制劑、合成生物制劑、智慧水務等領域推進技術成果與產業應用深度融合。

研發中心
04. 結語
哈爾濱太平文昌污水處理廠以社會化運營為核心,通過完善的制度保障、豐富的公眾活動及深度的產學研融合,不僅實現了污水凈化的高效達標,更成為連接環保與社會的關鍵橋梁。其在提升公眾環保意識、推廣行業技術、改善區域水質等方面的成效,為污水處理行業社會化發展樹立了標桿。未來,隨著“博士后工作站”及研發平臺的建設,該廠將持續深化社會化實踐,為守護生態環境、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