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委”改革是目前輿論的焦點之一。其中,外傳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將會升格,配合中國領導近年大力推動的“大環保”政策。可是,要推動“大環保”政策,絕對不止是環保總局升格那么簡單。
推動“大環保”政策,最少涉及16個部委。要跟外國談判各種環保議題及條約,自然少不免外交部的參與;談環保貿易,特別是廢氣排放配額貿易時,還要商務部幫忙。近年專家大談“綠色GDP”沒能成事,據說跟國家統計局不支持這個建議有關;2007年5月太湖藍藻暴發,涉及部門除了環保總局外,還有發展改革委、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財政部。中國政府較早也指出,在“十一五”(2006年~2010年)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預計達到13750億元人民幣,約占同期GDP的1.6%。有關用度,當然涉及發改委及財政部的配合。
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于2006年所發表的一次講話曾引述癌癥專家指出,中國每年超過兩百萬人死于癌癥,其中70%跟污染有關。世界銀行去年7月發表了一份《中國污染的代價》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污染每年造成70多萬人非正常死亡,其中空氣污染每年導致大約39萬4千人死亡,中國農村地區的水污染每年致使大約6萬6千人死于嚴重腹瀉、胃癌、肝癌和膀胱癌。另外,燃煤和食用油造成的室內空氣污染每年使大約30萬中國人非正常死亡。看來,環保議題也跟衛生部有關。
中國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以及綠色證券等三項環境經濟政策。這三項政策,自然必須得到中國人民銀行、銀監、保監、證監等部門支持。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剛于2月25日發布《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環保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但連潘岳在記者會也承認,是此次發布的《意見》“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綠色證券”。教育下一代環保意識,又得教育部的支持。
去年5月,福建省廈門有上百萬市民為了反對該市興建一個外資化工項目,通過手機短信號召游行。結果廈門市政府被逼緩建投資額達108億元人民幣、但被指會污染環境的PX化工項目。這次事件特別突顯出及時和適當地處理“環境信訪”的重要。據中國公安部的數字,2005年全年有51000起涉及環保的“群眾性事件”,到2006年,涉及環保的“群眾性事件”已增至約60000起。
綜上所述,涉及“大環保”政策政策的十六個部委最少包括:環保總局、外交部、商務部、統計局、發改委、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財政部、衛生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保監、證監、信訪部、教育部;另外,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香港和澳門特區的配合,也是成功的關鍵。再者,環保的立法,還有賴人大的配合;而環保災難的救援,又涉及軍委。由此可見,“大環保”政策,實在是非常浩大的工程。環保總局的升格,也許只能說是一個開端。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