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從無錫市公用事業監管中心獲悉,今年每月對全市21個管網水質監測點提取的水樣進行常規檢測,全部符合國家標準。在5月和11月的兩次管網水質監測分析中,全市各自來水廠生產的飲用水106項標準,全部達到國家新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
據了解,今年1月份起,無錫錫澄水廠、中橋水廠等,就提前全面執行國家新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使出廠水濁度等控制在國標以下、106項水質標準全部達標。
中橋水廠水質檢測中心有關人士介紹,今年太湖水水源較往年有明顯好轉,太湖原水常年處于3—4類,這對自來水出廠水質提供了保證。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太湖取水口水源好轉,一方面得益于引江濟太,使太湖水處于流動狀態;另一方面,南泉取水口延伸工程于今年5月竣工后,新取水口水源水質提升了一個等級。
今夏執行的,對太湖水源地最嚴格的24小時水質監測也功不可沒。從4月份開始,無錫市對水源的監測,從過去各取水口每4小時取樣檢測一次,增加到夏季的每小時檢測一次,在每次的例行檢測中,增加了過去每天檢測一次的氯化物、藻類、嗅味、PH值等指標。除人工取樣檢測外,貢湖水廠、錫澄水廠等取水口,還安裝了在線自動監測儀,對水質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實時監測。各水廠制定了高溫期間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一旦水源水質有變化,則采取長江水和幾個太湖取水口輪流取水的方案。各水廠還添加了部分應急設備和活性炭等原料,確保市民飲用水安全。
同時,相關部門加大了對進入居民家中的管網末梢水質的監測力度,所有水樣均由市監管中心派專人抽取,統一編號后,送國家級水質監測站進行檢測,監測點從每月120多個點次,增加到160多個點次,且所有監測點,全部放在自來水管網末梢進入居民家中之前,這就使抽取到的自來水水樣更合理,檢測報告也更準確。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