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城區供水系統被泥沙堵塞,居民用水嚴重渾濁,自來水公司的報告稱:發現自來水渾濁后迅速采取了處理措施,但調查小組報告卻講述了另一個事實。
5月28日,端午節。
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城區居民清早打開自家水龍頭,卻發現流出來的是渾濁的泥漿。
“南漳城內眾多居民拎著大小水桶、端著臉盆四處找水,很快,壓水井前排隊討水成了縣城一景”,“全城20多家桶裝水店人如潮涌,一些商店不得不臨時聘請人員送水”。
6月3日下午,南漳縣一位李姓居民向本報記者展示他留存的當天水樣。由于過去多日,水已經蒸發,一次性塑料杯內壁清晰可見黃色的干后泥漿,杯底凝結的泥土有1厘米厚。
幾位市民這樣描述他們的生活:“從5月28日開始到今天,一直沒洗過頭,澡也沒洗過,關鍵是怕水污染了身體,越洗越臟。”
“衣服漚臭了也沒敢洗,菜也沒買需要洗的,就是辣椒和黃瓜雞蛋什么的,小長假特窩囊!”
“因為混有大量泥沙,許多居民不得不請人清洗熱水器并更換水龍頭,有的水表也被塞滿了泥沙。”
5月28日,負責全縣城區供水的浙江浦峰集團南漳供水有限公司發出公告稱:“因5月27日以來全縣普降大雨,城區自來水水源——水鏡湖大量流入含有泥沙的山洪,庫區容量由未下雨前的4200萬立方米猛增至9000萬立方米,遠遠超過了庫區容納山洪的限度,造成自來水水源渾濁度達到180度以上。現有自來水水廠處理能力為60度以下,無法處理180度以上的濁水,造成城區自來水嚴重渾濁。”
公告說:“城區供水水質渾濁問題可以在5小時后逐步予以緩解。由于大口井日供水能力只有2000立方米,5小時后暫時只能保證城區1樓和部分區域2樓供水。”
5小時后,水并沒有變清,而是持續渾濁。由此,網民稱之為南漳“泥水門”。而當地政府稱之為“5·28”濁水事件。
6月4日,本報記者拿到一份《關于浙江浦峰集團南漳供水公司近期水質惡化的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是“縣自來水水質問題調查組”5月31日作出的。
報告上寫道:“5月26日,南漳普降大雨,三道河水庫庫容由5月27日的4200萬方猛增至5月28日的9000萬方,受三道河水庫水量增加影響,作為城區供水水源的三道河水庫遠遠超過了庫區容納山洪的限度。上游洪水沖擊將水庫底層水攪動,底層泥沙、渣質翻起,整個水庫呈一片渾濁狀態。”
自來水公司的公告稱:“發現自來水渾濁情況以后,我們迅速采取了應急處理措施,果斷停止了水鏡湖取水作業,改用備用供水點——魯家山大口井抽取地下水。加大大口井水加氯、殺毒滅菌措施。加強水質監測,隨時調整措施。”
但調查小組的報告卻講述了另一個事實:“5月28日凌晨3時,魯家山水廠值班人員向水廠領導匯報,水質嚴重惡化,公司領導遲遲沒有拿出具體意見。值班人員最后不得不給原自來水公司支部書記王明進打電話報告情況。王明進來到水廠后,進一步請示督促公司領導采取措施。直至清晨7時,在縣建設局和縣衛生局有關領導的督促下,該公司才關閉通往城區的供水管網。但此時,整個城區供水管網內已經充滿泥沙和污水。”
報告明確說:“根據縣衛生監督局當時抽樣檢測,水質濁度高達5200度,國家標準規定生活飲用水濁度應該小于等于3度,此水嚴重超標。”而此前,自來水公司公告稱是180度以上。
南漳自來水公司原是縣屬企業,2002年9月8日,被浙江浦峰集團一次性整體收購,現有員工68人。浙江浦峰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水泥生產為主,供水、銅業、制藥、輕紡產品為輔的國家中型企業。
原南漳縣自來水公司有兩個水廠,一水廠魯家山,二水廠三道河,兩處取水點,一水廠取水點在三道河電站,用一根管道通過大壩底層取水,也稱三道河導流洞口。二水廠取水點也建在三道河水庫,是一個泵船,主要抽取水庫表層水,但建成后就因為南漳用水量沒有那么多,廢棄了。
魯家山水廠占地13000平方米,建有循環過濾池兩套,其中一套日處理水能力為2萬噸,一套為1萬噸;建有凈水庫一個,庫容2000噸;建有加氯間一個,工作人員4名。
目前南漳水源水主要取自三道河導流洞,主水管直徑500mm。另有一個備用取水點,位于龍王潭電站下游。
水廠循環過濾池工藝流程如下:水源水——循環過濾池——凈水庫(加氯消毒)——管網——居民戶。魯家山水廠循環過濾池過濾材料為石英砂和濾板。
《調查報告》稱,石英砂自2007年改造投入使用后至今未更換過,正常情況下應定期將上層的浮砂換掉,但以上制水工藝不能處理嚴重渾濁的水源水。
目前南漳城區常住居民約11萬人,每日用水量約需3萬噸,現有制水設施不能承擔供水所需。
洪水來襲暴露痼疾
《調查報告》認為,造成濁水事件的客觀原因有三方面。
首先是制水工藝先天不足。魯家山水廠于1982年設計施工,設計總投資120萬元,其中省撥40萬元,地方配套80萬元。當時規劃設計有絮凝反應沉淀池,但因地方財力有限,實際建設費用僅靠省撥40萬元,沒有建絮凝反應沉淀池。該水廠于1986年正式建成使用。加之循環過濾池也只能處理濁度在60度以下的水源水,故當水源水濁度嚴重超標后無法處理。
原自來水公司生產科科長陳應保說,三道河水庫是國家大二型水庫,原來水質很好,在資金缺乏的情況下,水庫就被當成了天然沉淀池。
自去年以來,三道河水庫一直在進行筑壩除險加固施工,特別是去年“十一”前后,水庫對導流洞(城區供水取水口)實施了除險施工,施工后造成大量泥沙淤積在取水口附近。施工也使庫容量減少。
當洪水來量很大,加之水庫庫容過小時,洪水沖動水庫底層水,導致整個庫區處于渾濁狀態。
另外,受施工因素影響,去年10月份,自來水公司在龍王潭建了備用取水點。選在這里主要是因為離魯家山水廠近,但這一備用取水點廣受當地市民詬病。當地百姓說:“這里上游建有許多養雞場、養豬場,也是居民污水、化糞池排泄的地方,肉眼就能看出來水質非常差。”
《調查報告》在分析主觀原因時認為,自來水公司存在責任意識缺失、內部管理混亂、監管機制不全等問題。
《調查報告》說:“該公司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對供水企業所擔負的公共安全、社會穩定等職責漠視不管,事件發生后,也沒有引起警覺,及時采取措施。”
“在洪水季節,正常情況下,該公司應安排領導帶班,實行值班人員24小時值班巡查制度,定時對供水水質進行檢測,但該公司根本無領導帶班,值班人員也僅只是睡覺守機器。”
“公司體制不健全,缺乏具體有效的內部問責機制,事件發生后公司上上下下強調的是客觀原因,沒有一人從主觀上找原因,在公司內部沒有建立健全監控機制。”
《調查報告》說,盡管縣建設局、縣衛生局加強了對該公司的監督、監測的頻次和力度,但該公司仍然置若罔聞,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當水源水濁度嚴重超標時,居然沒有人發現,就直接輸入管網,供給居民使用。”
《調查報告》還指出該公司氯氣供應不足。
魯家山水廠日供水3萬噸。“自來水公司最近一次購氯氣是2008年12月19日,重量500kg,正常加氯量日需10kg,可用50天,而時至今日(5月31日)還剩余氯氣150kg。衛生監督局每次采樣檢測細菌指標均存在超標現象,主要原因是加氯量不夠,未達到消毒效果。”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導致南漳城區水質惡化,引起城區居民不滿。
6月4日上午,在魯家山水廠,浦峰集團南漳供水有限公司總經理徐俊偉面對中國青年報記者的提問,他的答復是“真的不予回答”,希望記者去找政府,他說:“會上強調過,這是紀律問題”,“政府已經統一安排了”。
問責,不姑息一人!
6月4日早晨7點,在三道河水庫,4名工人正在劃船往廢棄多年的第二水廠泵船上運送電纜、工具。岸上有一堆竹竿,據工人講,這是攔截漂浮物的。
登上泵船,可以看到設備銹跡斑斑。據原自來水公司生產科科長陳應保介紹,1992年,老自來水公司花了100多萬元在二水廠取水點建了泵船,上面有5套電機水泵成套設備。目的就是在壓力不夠、水質不好的時候,可以啟用泵船取水口,從水庫水面取水。
另一位自來水廠的老工人講,自從自來水公司私營化后,泵船上的很多設備被盜賣,不知去向。
目前根據專家建議,鑒于泵船取水點水面濁度為2.5度,在國家標準以內符合取水要求,為了預防再次發生暴雨引起水源渾濁,南漳縣決定立即投資150萬元搶修已廢棄多年的二水廠抽水泵站,作為替代水源。
記者在現場看到,新的電纜已經鋪設。據工人講,6月3日連夜安裝了兩臺閥門。
另外,當地政府已經要求自來水公司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每逢陰雨季節,要有領導帶隊24小時值班監測,待水源水質好轉后,立即徹底清洗循環過濾池、凈水庫、管網,并更換過濾池石英砂,做到24小時不間斷加氯。
從長遠和治本角度考慮,南漳縣政府已經督促浦峰公司加快建設絮凝反應沉淀池。因為只有建了沉淀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確保下次洪水到來時不會再次發生類似事件。
據當地媒體報道,5月31日晚,南漳縣召開縣委常委擴大會,再次緊急商討全城十萬居民安全飲水問題。襄樊市委常委、南漳縣委書記潘啟勝對浦峰供水公司供應渾水問題提出明確意見,要求縣委、縣政府采取果斷措施保證居民安全飲水,啟動問責制不姑息一個人,全力做好自來水供應的短期和長期建設,杜絕類似問題再發生。
6月4日上午,南漳縣衛生局副局長鄧元文,縣衛生監督局副局長、疾控中心副主任張能俊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縣衛生局成立了“5·28”濁水事件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駐場監督專班、調查處理專班和水質檢測專班。
現在,南漳縣衛生監督局每天派衛生監督人員進駐縣供水公司魯家山水廠,24小時全程監控飲用水水質。每天上午8時30分和下午5時30分定時對飲用水進行抽檢,主要檢測濁度、余氯、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等指標。
南漳疾控中心6月3日出具的一份檢測報告記錄了當天上午9時的采樣檢測結果。
報告說,縣疾控中心水質采樣檢驗專班分別對導流洞、龍王潭水源水、魯家山出廠水以及管網水醫藥公司、畜牧局、啤酒廠三個監測點進行了采樣檢驗。導流洞濁度26度、魯家山20度,依然高于國家規定的3度的限制,出廠水濁度13度,三個管網水監測點的濁度分別是9度、11度、8.5度,也高于國家規定的1度限值。
按照規定,余氯在出廠水中余量應大于等于0.3,上限是4,管網末梢水中余量上限是大于等于0.05,當天檢測結果,余氯在出廠水中余量是0.60,在管網三個監測點分別是0.07、0.45、0.06。
因為微生物檢測需要24小時留樣檢測。所以6月3日檢測的是6月1日8時至11時微生物采樣檢測結果。
微生物檢測主要是三項: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和糞大腸菌群。按照國家規定,飲用水細菌總數最高限度是100,而總大腸菌群和糞大腸菌群規定是“不得檢出”。
從檢測結果看,6月1日,導流洞水源水細菌總數為105,龍王潭取水點高達770,但出廠時的數字為70,進入管網三個監測點分別是40、80、60,出廠水和管網水未超出國家規定限度。
而總大腸菌群在導流洞為350,龍王潭取水點為350,糞大腸菌群在導流洞為130,龍王潭是350,出廠時以及在管網中均未檢出這兩項。
南漳縣衛生監督局副局長、疾控中心副主任張能俊說:“目前看,除渾濁度超出國家標準外,其他都已達標,水質在逐步好轉。”
據鄧元文副局長介紹,縣衛生部門在6月3日向自來水公司發出了《監督意見書》,點明企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同時向企業下達了《聽證告知書》。他說,告知書送達后將會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
據悉,行政處罰的初步意見是4萬元罰金。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