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訊 探尋水環境改善、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方式,已成為21世界全球各國共同努力的方向。2010年9月18日,為期兩天的“中國日經環球水資源論壇”在北京拉開帷幕,此次論壇由新華社《環球》雜志社與日本經濟新聞社聯合主辦,由清華大學協辦,中國水網為唯一專業媒體合作方。會上,來自中、日兩國的政府界、企業界、學術界人士,就如何促進兩國在環境技術領域的合作、在排水、凈水等具體領域合作的可能性、政府和民間如何合作建設可持續的水資源社會,以及日本在水處理基礎設施整備技術和水管道事業經營方式等各方面的合作空間進行了探討和交流。論壇共分:會議開幕致辭及主題演講、主題為“關于改善中國農村的水環境問題”分組會議Ⅰ以及主題為“中日合作解決中國水環境問題” 分組討論Ⅱ三個環節。
會議現場圖
在第一環節中,新華社環球雜志社總編胡俊凱、日本經濟新聞社專務董事長田公平先后致開幕辭。中國國家發改委智力引進辦公室主任杜平、日本眾議院議員近藤洋介分別做了“中日合作改善中國水環境的前景”、“日本的目標水世界戰略”主題演講。
曾在原國家計委主抓水資源、環境問題的杜平表示說,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水問題可以用“水很少、水浪費、水污染”這九個字概括,經過“十五”、“十一五”的發展,我國在水環境改善、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海水淡化程度有所提高,水處理技術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與普及、城市中水回用率得到提高,與國際上的交流與合作得到了加強。但是,仍存在著一些重大的問題與困難,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解決。他表示說,中、日兩國在環境領域開展合作即具有長期歷史,也具有很多有效的經驗,合作的前景也很廣闊。一方面,日方在技術和管理方面存在優勢,中方又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因此存在著合作的基礎,且會形成共贏的局面;另一方面,中、日兩國政府應該引導企業家在涉及到“人”的方面的地方應該加強合作,通過這種合作,不僅能夠使得環境得到改善,同時又能拉近兩國國民之間的親近感。中國也將會通過擴大市場的準入、實施稅收的減免、提供財政補助、給予信貸優惠、確定靈活的定價機制、提高排污收費標準、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支持重要關鍵技術的轉讓及研發等措施,把中國的“水”產業推動向前發展。中國在水環境問題上的法規、政策信息將更加健全與透明,鼓勵的融資渠道將更加廣泛,支持的市場合作模式將更加靈活。中國的水環境改善也將從十年前期望得到國際的援助與資助的單邊方式,向與國際互動轉變,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
近藤洋介在“日本的目標水世界戰略”的主體演講中表示,一直以來,日方企業在中國水務市場上總是以第二簽約人的身份出現,而日企在水處理領域具有很強的技術與管理能力,不應該僅是一個第二簽約人的身份。近藤洋介表示說,日本首相菅直人再次連任黨首,也制定了新的“走出去”市場策略,即政府與企業一起“走出去”。日本政府鼓勵水務企業以兼并、并購的方式走出去,或是通過建立合資企業的方式來開展水務業務,推動中企與日企的共同合作、分享收益。日方政府也將會與中方政府之間加強交流,尤其是政策對話、技術合作等方面,日方也將愿意協助中方培養人才,提供政策性資金支持等,推動兩國在水資源領域的合作。
在日本政策金融合作社、國際協力銀行環境經濟支援室長本鄉尚的主持下,清華大學飲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長劉文君,株式會社久保田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執行董事、水·環境系統技術本部長巖部秀樹,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理事和坂貞雄共同就“關于改善中國農村的水環境問題”進行了分組討論;東京經濟大學教授周牧之、株式會社東麗常務董事、水處理·環境事業本部本部長阿部晃一,日立制作所、環境解決方案事業統括本部本部長上田新次郎就“中日合作解決中國水環境問題”進行了分組討論。
編輯:肖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