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教研所所長。兼任北京市集中生物燃氣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際固體廢物工作組(IWWG)科學咨詢委員會委員、“生物質與廢物能源化”國際會議共同主席。
教育背景
1998.03-2001.06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輻射防護及環境保護,博士
1994.09-1997.06 蘭州大學,地質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碩士
1990.09-1994.06 蘭州大學,地質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學士
工作履歷
2013.12-現在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2005.12-2013.12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研究員
2004.03-2005.03 法國國家應用科學學院(里昂)環境與土木工程實驗室, 博士后
2001.08-2005.12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助理研究員
教學工作
固體廢物控制工程(研究生)
固體廢物:中國問題與全球視角(本科生)
基礎地質學(本科生,合講)
環境科學與工程導論(本科生,合講)
waste management and site remediation(中法環境管理高級碩士項目課程,協調人)
學術兼職
1. 北京市集中生物燃氣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2. 國際固體廢物工作組(IWWG)科學咨詢委員會委員
3. “生物質與廢物能源化”國際會議共同主席
4. 《Renewable Energy》“生物質廢物”特刊客座編輯
5. 《環境衛生工程》副主編
6. 《城市管理與科技》編委
7. 《中國環保產業》編委
8. 《Biomass and Waste Valorisation》學術顧問
9. 《Detritus》學術顧問
10. ISO TC297工作組專家
11. 國家城鎮環境衛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12. 住建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城市環境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
13. 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固體廢棄物處理裝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4. 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5. 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衛生填埋及生態修復專委會專家組組長
16.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理事
17.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專家
18. 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專家
19. 北京城市管理學會副會長
研究領域
1. 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技術與管理體系
2. 有機固廢資源能源回收與土地利用技術
3. 復合危險廢物/污染場地治理技術
4. 可持續填埋及生態修復技術
5. 固體廢物綜合管理的環境績效評估
研究概況
主要在研項目:
1. 基于分類的深圳市生活垃圾集約化處置全鏈條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項目,項目負責人,2018-2022
2. 污泥富磷穩定化-礦山生態恢復過程“有機質-磷-重金屬”的動態響應關系及其環境效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2020-2023
3. 有機垃圾資源化成套裝備開發及工程示范,寧波市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課題負責人,2018-2022
4. 污泥安全利用-磷礦山生態恢復全鏈條集成研究與產業共生模式構建,昆明滇池水務有限公司,負責人,2018-2022
5.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情況評估研究,全國人大環資委,負責人,2021
6. 我國快遞包裝廢物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量化評估研究,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負責人,2021-2022
7. 我國餐飲行業減少食物浪費路徑量化評估研究,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2022-2023
8.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模式與階段性進展評估,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負責人,2020-2021
9. 減少食物浪費案例研究,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負責人,2021
10. 中國一次性標準包裝物(飲料瓶、玻璃瓶)押金回收制研究,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負責人,2019-2021
主要完成項目:
1. 中國有機固體廢物評價方案,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負責人,2019-2020
2.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前期研究,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2018-2019
3. 磷石膏礦井充填材料中磷、氟化物釋放的環境安全性研究,貴州省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2018-2020
4. 生活垃圾干濕分離提質與厭氧消化關鍵技術及示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課題,負責人,2014-2017
5. 生活垃圾"好氧-厭氧-好氧"三段式生物反應器填埋的調控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負責人,2015-2018
6. 城市生活垃圾處置過程溫室氣體和污染物協同減排路徑優化,中國CDM基金贈款項目,負責人,2015-2017
7. 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措施適用性評估與全過程監管方法研究,國家環保公益性科研專項,子課題負責人,2017-2017
8. 昆明主城區污染物綜合減昆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應用于磷礦山生態恢復環境安全性評估排與水質保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國家水體污染控制重大專項課題,子課題負責人,2011-2017
9. 昆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應用于磷礦山生態恢復環境安全性評估,昆明滇池水務有限公司,負責人,2016-2017
10. 中國制漿造紙堿回收白泥資源化技術評估,中美綠色合作伙伴計劃項目,負責人,2017-2018
11. 同步重金屬分離回收的垃圾焚燒飛灰熔融玻璃化技術,北京神霧環境能源科技集團,負責人,2016-2018
12. 廚余垃圾高效生物水解厭氧消化組合處理技術試驗研究,朝陽區循環經濟產業園,負責人,2016-2018
13. 基于物聯網的城市生活源固廢收運系統開發及應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課題,課題負責人,2011-2015
14. 化工園區重大污染事故快速處理技術與裝備,863計劃重點項目課題,子課題負責人,2012-2015
15. 典型生活和消費過程有機固體廢棄物處理過程風險評估及控制技術研究,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課題,課題負責人,2011-2013
16. 燒結煙氣凈化殘渣處理技術研究,國際合作項目,課題負責人,2011-2013
17. 含氯代有機物工業廢物處理技術研究與示范, 863重點項目課題,子課題負責人,2009-2012
18. 生活垃圾生物反應器填埋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重點項目課題,課題負責人,2006-2010
19. 含毒性有機物危險廢物固化穩定化技術研究, 863專題課題,課題負責人,2006-2009
20. 水鄉城鎮水環境整治技術研究與綜合示范,國家水體污染控制重大專項課題,子課題負責人,2008-2010
21. 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爆炸現場排水管線污染應急修復技術,科技部專項課題,2005-2006
22. 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技術, 863項目課題, 2002-2005
23. 亞洲可持續固體廢物管理,歐盟第七框架項目課題, 2009-2011
24. 中國危險廢物與工業廢物水泥窯共處置環境無害化管理項目,中挪合作項目,2007-2009
25. 圓明園東部湖底防滲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圓明園管理處,2005
26. 中國清潔的固體廢物管理,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項目,2002-2004
27. 水泥窯處理危險廢物過程重金屬的環境安全性研究,北京水泥廠,2005-2006
28. 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可持續處理方案研究,北京市21世紀議程中心,2001-2002
獎勵與榮譽
1. 科學獲獎
(1)2017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生活垃圾焚燒關鍵技術與應用),排名第3
(2)2017 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城鎮污泥高效干化與清潔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排名第2
(3)2016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生活垃圾填埋場安全穩定運行和節能減排關鍵技術集成及應用),排名第3
(4)2015 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生活垃圾填埋場快速穩定化及安全運行關鍵技術集成及應用),排名第3
(5)2015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汶川特大地震災后環境安全評估及應對措施),排名第14
(6)2013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生活垃圾生物反應器填埋與資源能源回收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排名第1
(7)2012 云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云南省利用水泥回轉窯處理危險廢物技術與示范),排名第9
2. 教學獲獎
(1)2018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多層次構建全球環境人才培養體系,全方位提升學生國際勝任力,排名第7
(2)2017 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多層次構建全球環境人才培養體系,全方位提升學生國際勝任力,排名第7
(3)2012 清華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環境學科留學生培養跨越式發展的探索與實踐),排名第1
(4)2006 清華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環境學科新型實踐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實踐),排名第5
(5)2006 清華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全面建設《多孔介質污染物遷移動力學》課程體系),排名第2
3. 個人榮譽
(1)2020 清華大學“良師益友”
(2)2020 清華大學“劉冰獎”
(3)2016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十一屆“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
(4)2016 清華大學“林楓輔導員獎”
(5)2013 清華大學優秀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者
(6)2012 北京高校優秀輔導員
(7)2007 北京市科技新星
(8)2007 2006年度清華大學先進工作者
(9)2006 2005年度校優秀班(級)主任一等獎
(10)2003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四屆青年科技獎
(11)2003 清華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學術成果
發表文章:
1. 英文期刊論文:
(1)Junxiao Wei, Huan Li, Jianguo Liu*.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soil around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s and its health risks in China,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3(2022):111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