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排水管道的日漸增多,管網的診斷以及修復也迫在眉睫。7月7日下午,在中國水網、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和中國土木工程協會水業分會聯合舉辦的“2012(第六屆)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左劍惡做了主題為“中國城市排水管網的研究與應用”的發言。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左劍惡主題發言
左劍惡首先簡單的介紹了中國城市排水管網的現狀及問題。城市排水管網的功能主要是收集、運輸到城市污水處理廠。由于國內普遍重視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輕視管網的建設,國內的管網建設與國外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目前城市排水管網的問題主要是結構性缺陷和功能管理問題。結構性缺陷主要表現在接口破壞內滲、變形、表面破損等。功能性缺陷主要表現在樹根入侵、土壤進入、管低沉淀物等。中國城市排水管網運行管理不良造成的后果有安全隱患嚴重、維護成本高、效率低等。
左劍惡進一步介紹了排水管網監測技術及應用問題,管網檢測技術有多種,目前普遍采用的是CCTV(管道閉路電視檢測)和QV(手持視頻檢測)。國內外普遍認同的排水管網管理體制為對管網軟硬件的評估和維護,評估主要是管道檢測和管道健康狀況評價,維護主要是管道健康狀況評價和養護手段及優先順序。
左劍惡介紹,由于CCTV在國內應用上受到管網清洗問題的限制,在針對兩個城市的排水管網檢測研究中,首先采用QV進行管網檢測,對管網進行評價,再利用CCT進一步的檢測。在QV的檢測現場,進行了詳細的現場記錄,并對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進行了管齡的分析和充滿度的分析。管齡分析的結果是管齡與鋼筋混凝土管道內部狀況無明顯相關性,而充滿度的分析結果是充滿度過半的管道較少,但充滿度大的管道狀況較差。
最后,左劍惡對管網檢測及修復研究做了總結和展望,他指出,由于此次檢測的管網有限,不能證明QV編碼系統適合于任何城市,進一步的研究可以將該編碼系統應用于更多地區的排水管網。管網修復技術需要加快發展,同時希望對圖像自動識別技術開展深入的研究。
編輯:楊瑞雪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