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國的城市化建設步伐一直都保持著高速發展,截止2011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1.3%,但在“農村變城鎮”的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卻頻頻出現困難,其中缺乏順暢的資金募集途徑是地方政府和項目建設方面臨的一大難題。4月12日,在“2013(第十一屆)水業戰略論壇”上, 中國通用咨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薛濤以“社會投資配套財政資金破解基礎設施建設難題”為題進行了大會發言,對解決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困局,分享了措施與方法。
中國通用咨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薛濤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募集存在兩大困難
薛濤表示,歷史欠賬較多、未來大量項目資金需求巨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面臨諸多挑戰,財政資源有限,公共資金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存在諸多限制,其中包括法律限制、制度性限制、融資渠道限制;而中央投資作資本公積,無法對接私有資本,中央投資難以與BOT模式對接,投資市場化與中央資金管理的困局。
資金募集困難,用好中央財政性資金完善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顯得極為重要,薛濤介紹,水務領域獲得中央財政補貼主要有通過三種方式,財政部-中央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補助、國家發改委-投資補助及貼息、財政部-國債轉貸支持地方完善基礎設施。
如何破冰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困局
對于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困局的破冰,通用咨詢已有成功案例,薛濤介紹,采用特許經營權預售模式,通用咨詢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已有成功的實踐,引入社會投資解決地方配套資金,社會投資人合法獲得項目建設運營權,從而促成政府完成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現財政資金目標。
薛濤表示,為破解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難題,首先要調整中央投資及配套管理流程,避免社會資本擠出效應,同時要考慮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配套資金分配比例 ,并建立長效配套保障機制,配套周轉金,滾動使用、保證急需。 薛濤最后指出,城鎮基礎設施建資金困局的破冰需要以政策保障為前提。
編輯:朱麗娜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