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海寧皮革研究院實施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500萬標張/年制革園區清潔生產與廢物循環利用的關鍵技術及示范》中“制革污泥高效干化焚燒發電技術”成功完成第一輪中試試驗。
該試驗結果表明將制革污泥干化造粒、生物除臭后,與煤按照1:19、1:9的比例連續焚燒六個小時,對應用鍋爐的發電、供熱量沒有明顯影響。根據海寧市環境保護監測站提供的監測報告(報告編號:海環監(2012)第Q0162號)顯示,兩個試驗方案的煙道尾氣中均未檢出鉻酸霧(檢出限0.0005mg/m3),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0.08 mg/m3的最高排放要求。根據試驗安排,項目組將提高制革污泥的百分含量繼續開展焚燒試驗。制革污泥的無害化處置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項目課題單位通過將制革污泥進行脫水、干化、除臭后,與煤按照一定的比例混拼焚燒發電,從而實現對制革污泥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全面提升制革行業的清潔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
編輯:鄭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