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動之下的不安 黑臭水體的難點與困惑
我們姑且不論水十條目標能否完成,看看住建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4部委聯合發布的黑臭水體進展報告。截至到2016年12月13日,全國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220個城市排查確認黑臭水體2026個,已經開工整治和完成整治的一共972個,還有50%以上未整治。
換言之,50%以上未整治的黑臭水體要在未來三年內提前改造完成,在我國水污染如此之重、黑臭水體成因如此復雜,加上我國整治規劃起步較晚,成功案例還比較少,要達到所設定的目標,順利完成黑臭水體的整治也絕非易事。現階段,我國黑臭水體治理還面臨著技術、資金、商業模式等多重難題與挑戰。
(1)技術路線種類雖多,但實踐少風險大。過去治理黑臭水體多是在小湖小塘小溝小渠的小水體尺度進行,但如果將這些工藝技術放到高人口密度、高污染負荷的復雜城區尺度來實施,有些技術的治理效果是否穩定可靠,存在較大技術風險。
(2)黑臭水體成因復雜、污染源控制難度大。黑臭水體成因可以也總結為“內憂外患”,內憂就是底泥,外患其一是點污染,其二是面源污染。然而很多城市存在著合流制管網改造和沿河截污工程實施難度大、污水處理廠滿負荷、污水和初期雨水收集后無法處理的問題;所需清淤量大,河道底泥無最終處置途徑等問題突出,治理起來難度非常大。
(3) PPP按效付費的考核指標、回報機制不明朗。首先,黑臭水體核心是如何讓政府付費,按效付費的績效指標怎么設,這是個難點。環保部和財政部的PPP文件僅講了概念,操作起來有難度,并未有相關的細則明確考核指標;其次,水環境治理它的回報機制現在有點難,目前沒有費價政策,若是依靠周邊受影響區域內的土地增值作為反哺,又會碰到土地政策的限制。最后的解決辦法是PPP項目按效治理付費,然而在成因復雜且社會資本缺乏執法權和協調能力的背景下,對社會資本嚴格按斷面考核績效來約束PPP項目比較困難。
(4)跨領域、多部門的溝通協調難。水十條由環保部牽頭制定,各地也是環保廳、環保局來推動,黑臭水體則涉及到各個地方的建委、水務局,各部門僅關注責任范圍內的問題,缺少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協同,則對黑臭水體整體的治理大大不利。
若以上問題無法解決,尤其是PPP按效付費的考核指標、回報機制不明朗勢必影響治理企業的積極性,從而影響治理效果,只怕是投入了大量財力、人力、物力,最終水體環境只能在初期的一段時間得到改善,而后反復惡化,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啊!
關于黑臭水體治理中得到政策導向分析、地方政府需求解讀、市場機遇與挑戰、商業模式探討等方面,中國水網將召集政府、專家、學術科研機構、設計院、企業家等專業人士,于3月23日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2017(第十五屆)水業戰略論壇”,以實際案例探討讓黑臭水體治理在產業中落地。詳情請點擊:http://zt.h2o-china.com/meeting/2017/315shui-pc/index.html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