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方式
聯系單位:北京市桑德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聯 系 人:魏維利
電 話:18310231036
傳 真:60503674
E-mail:18310231036@163.com
地 址: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鎮環宇路3號桑德集團
郵 編:101102
技術編號 3
技術名稱
VFL垂直流迷宮技術
技術依托單位
北京中斯水靈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
適用范圍
適用于中小城鎮、鄉鎮、村莊、鉆井平臺、景區、度假村、高速公路服務區、火車站、汽車站、碼頭等生活污水處理,屠宰廢水、養殖廢水、食品廢水、釀酒廢水、印染廢水等行業廢水處理。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適用處理規模為900升~100立方米/天,混凝土式污水處理廠適用處理規模為100立方米~50000立方米/天。
主要技術指標和參數
一、基本原理
VFL技術結合了IC、ABR和USSB反應器的特點,是新型高效厭氧反應器,其結構比IC簡單,負荷比ABR高。VFL技術不是簡單地將厭氧、缺氧、好氧相結合,而是從池型結構和運行管理不斷進行優化,為污水處理所需要的微生物創造出最有利的生理活動環境,馴化出新型特種微生物群落,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1-厭氧、缺氧區-垂直迷流宮結構;2-好氧區;3-沉淀區;4-內部循環;
5-污泥回流; 6-管式微孔曝氣器; 7-排水槽
VFL工藝示意圖
1)厭氧缺氧區結構上采用垂直流迷宮式結構,多個向下流和向上流污泥床間隔串聯。其中向上流的分格內,向上流速使污泥形成懸浮污泥床,少部分污泥隨水流入下一格,大部分污泥留在該格內,這一結構使厭氧缺氧區內保持較高的污泥濃度(在7000-8000mg/L)。同時,該結構在相同池容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延長了厭氧缺氧區的流程,避免了污水在反應池中發生短流,使污水與微生物充分接觸混合,延長有效反應時間,提高了污水處理效率和抗沖擊能力。
2)系統設置了不同于傳統A2O工藝的混合液和污泥回流,反應流程如下:
VFL組合池反應流程圖
沉淀區泥斗內的活性污泥一部分回流到缺氧區前端,這部分污泥帶有溶解氧,同樣由于垂直流結構的特點,水流至缺氧區第二、三格,溶解氧濃度迅速下降,反硝化在較長的缺氧流程中進行非常徹底,并可充分利用污水中的碳源(BOD5),其反硝化速率遠遠高于依靠內源呼吸作用進行的反硝化。
VFL工藝具有獨特的污泥循環路線。沉淀區泥斗內活性污泥一部分用于反硝化,另一部分回流到好氧區,好氧區混合液排入污泥區,再溢流至厭氧區,這種流動使污泥能夠保持活性。污泥在好氧區處于低負荷的完全混合式反應區,微生物處于活性較低的狀態,進入污泥池后逐漸進入內源呼吸狀態,在自代謝的過程中實現污泥減量化。
二、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如下:
三、關鍵技術
(一)厭氧缺氧區的垂直流迷宮技術
(二)微孔曝氣(膜式擴散器)技術
(三)氣提回流技術
四、水污染防治效果
VFL技術的出水可穩定達到北京市地標《城鎮污水處理廠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11/890-2012的B標準(COD≤30mg/L、NH3-N≤1.5mg/L、TN≤15mg/L、TP≤0.3mg/L,SS≤5mg/L)。
技術來源和知識產權
本技術為北京中斯水靈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引進歐洲VFL公司技術。自從2013年該技術引進中國,已陸續建成泉州蘇坑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20噸/天)、北京昌平區北流村污水處理站(500噸/天)、安徽壩鎮污水處理廠(1000噸/天)、湖州童裝產業園廢水處理廠(15000噸/天)等17個污水處理工程。所有項目從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到運營階段,均由我公司獨立完成,已完全實現國產化。
VFL技術已獲得在國際上獲得多項專利,獲得專利號EP1919833的專利保護。VFL技術先后獲得的多項國際專利及認證分別為:
(一)歐盟專利,專利號EP1919833;
(二)國際專利,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專利號WO2012/154135 A1或EP2707334A1;
(三)澳大利亞專利,專利號5067-2005;
(四)德國 PIA認證,德國DIBT認證,法國VEOLIA認證。
示范應用情況
2013年至今,VFL技術在北京、安徽、福建、湖南、湖北等省市共建成17個污水處理工程,在建42個污水處理工程,主要建設工程運用名錄如下表所示。
典型案例
工程名稱: 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北流村生活污水處理站工程 (500m3/d)
項目來源:北京市昌平區水務局
項目實施:本工程2014年4月開工建設,于2014年7月建成并投入運行,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化糞池、提升泵井、VFL組合池等的土建工程、安裝工程及設備采購,工程占地面積為480m2。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