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我國海洋經濟總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海洋經濟在拓展發展空間、建設生態文明、加快動力轉換、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海洋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要堅持陸海統籌,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推進海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本規劃。規劃涉及區域包括我國管轄海域以及海洋經濟發展所依托的相關陸域(未包括港、澳、臺地區)。規劃期至2020年。
一、
總體要求
“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成就顯著。“十三五”時期,我國海洋經濟發展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
(一) 發展成就
海洋經濟總體實力進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洋經濟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的發展勢頭,年均增長8.1%,依然是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2015年海洋經濟總量接近6.5萬億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長了65.5%;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9.4%;涉海就業人員3589萬人,較“十一五”期末增加239萬人。
海洋經濟布局進一步優化。“十二五”期間,發揮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引領作用,北部、東部和南部三個海洋經濟圈基本形成,一些內陸省份海洋經濟逐步發展,浙江舟山群島、廣州南沙、大連金普、青島西海岸等國家級新區以及福建平潭、珠海橫琴、深圳前海等重要涉海功能平臺相繼獲批設立。山東、浙江、廣東、福建、天津等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重點領域先行先試取得良好效果,海洋經濟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一批跨海橋梁和海底隧道等重大基礎設施相繼建設和投入使用,促進了沿海區域間的融合發展,海洋經濟布局進一步優化。
海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十二五”期間,海洋產業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海洋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5.1:47.7:47.2,調整為2015年的5.1:42.5:52.4。傳統海洋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進一步向深遠海拓展,海水養殖比重進一步提高,高端船舶和特種船舶完工量有所增加。新興海洋產業保持較快發展,年均增速達到19%。海洋服務業增長勢頭明顯,濱海旅游業年均增速達15.4%,郵輪游艇等旅游業態快速發展,涉海金融服務業快速起步。
海洋科技創新與應用取得新成效。“十二五”期間,一批海洋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深海遙控無人潛水器作業系統海試成功,海洋深水工程重大裝備及配套工程、3000米水深半潛式鉆井平臺通過驗收,南極深冰芯鉆探第一次試鉆成功。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超過50%,海水淡化設備國產化率顯著提升,兆瓦級海洋潮流能裝備正式并網發電,200千瓦波浪能裝備初步具備遠海島礁應用能力。
海洋管理與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首次全國海洋經濟調查正式啟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取得明顯成效。海域使用管理深入推進,海域空間資源全面保障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海洋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海洋預報區域從我國近海延伸到全球大洋和兩極,海洋災害預警發布頻率顯著提高,海洋漁業生產安全和海上搜救環境保障服務系統投入試運行,管轄海域巡航執法時空覆蓋率進一步提高。抵御風暴潮災害能力進一步增強,建成海堤約1.4萬公里。
海洋經濟對外開放不斷拓展。“十二五”期間,上海、天津、廣東、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相繼設立。涉海企業通過對外投資建港、承接海洋工程項目、收購涉海公司等方式,拓寬了海洋產業合作模式和領域。“一帶一路”建設戰略順利實施,我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經貿合作、環境保護、人文交流、防災減災等領域展開務實合作,對外貿易和直接投資顯著增長。
(二) 面臨形勢
“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發展面臨重大機遇。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的重組和流動進一步加快,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范圍內孕育興起,為我國海洋經濟轉型升級和“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條件和重要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加快實施,為我國海洋經濟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拓展了新空間。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綜合國力穩步提升,科技實力明顯增強,為海洋經濟加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制造業實力顯著提高,服務業增長勢頭明顯,為海洋產業加速轉型升級奠定了重要基礎;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實施,為海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和活力。
同時也要看到,世界經濟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全球經濟仍未擺脫低迷,國際市場需求依舊乏力,地緣政治關系復雜多變,給我國海洋經濟相關領域對外投資、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帶來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海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存在,海洋經濟發展布局有待優化,海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壓力加大,部分海洋產業存在產能過剩問題,自主創新和技術成果轉化能力有待提高,海洋生態環境承載壓力不斷加大,海洋生態環境退化,陸海協同保護有待加強,海洋災害和安全生產風險日益突出,保障海洋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尚不完善等,這些因素仍制約著我國海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樹立海洋經濟全球布局觀,主動適應并引領海洋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優化海洋經濟區域布局,提升海洋產業結構和層次,提高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科學統籌海洋開發與保護,擴大海洋經濟領域開放合作,推動海洋經濟由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為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建設海洋強國做出更大貢獻。
(四) 基本原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