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以技術與模式創新——雙輪驅動農村污水處理為主題的2017(第三屆)環境施治論壇在福建福州舉行。論壇中,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朱光燦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問題與思考議題發表了看法。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朱光燦
朱光燦首先介紹了江蘇省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概況,指出了江蘇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過程中采取的措施與思路。江蘇省按照“政府主導、企業運營、因地制宜、逐步推進”的總體思路,探索切合農村特點、可復制、可持續的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路徑。
治理過程主要包括深入調研、多方征求意見、建設專家隊伍、明確總體思路、科學編制專項規劃、合理選擇模式及技術、突出一體化推進、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加大政策保障措施。
據悉,江蘇省今年啟動第二批15個示范縣的農村污水治理,已完成專項規劃的審查。“十三五”期間規劃完成2050個村莊的污水治理,規劃建設投資92億元。
朱光燦指出,目前農村污水治理中存在七大問題:治理理念欠科學、治理模式需優化、收集系統不規范、處理工藝難選擇、標準規程仍缺乏、排放標準無依據、運維管理較粗放問題。
針對存在的相關問題,朱光燦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治理理念上,他認為應建立生態低碳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以糞尿資源化利用、尾水灌溉、盡量選用耗電低的處理工藝為實現路徑;治理模式上,應推行接管優先、集中與分散治理相結合的技術治理模式,建立政府主導的市場化商業模式;收集系統上,應建立分類收集、合理設計、規范施工、應收盡收的農村生活污水收集體系;處理工藝上,應因地制宜,優選具有低碳節能、效果穩定的處理技術;標準規范上,應制定、編制適宜工藝(裝備)的建設、制造標準、技術規程、運行維護規程;排放標準上,應制定與環境承載力相一致、可執行性強的排放標準;運維管理上,應推動村莊污水治理系統由粗放型向精細化專業管理轉變。
最后,朱光燦呼吁農村污水治理的創新驅動方式:以技術創新推動農村污水的生態低碳治理;以模式創新推動農村污水治理與“三農”結合、與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結合;以方式創新推動農村污水的設備化、標準化及規范化治理;以機制創新推動農村污水治理的建設、運維、監管的市場化及村民參與。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