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13個部門和單位,共同建立“一帶一路”PPP工作機制,與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等領域加強合作,積極推廣PPP模式,鼓勵和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為對“一帶一路”歷史性倡議貢獻環境產業力量,探討如何更好地運用PPP模式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6月9日下午,由清華大學PPP中心、北大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主辦,E20環境平臺承辦的“環保PPP與一帶一路沙龍——‘一帶一路’PPP對中國環境產業界的影響”,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層報告廳舉辦。
此次沙龍邀請到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副司長韓志峰、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永恒、環境保護部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 技術交流部負責人副處長石峰、英國GWI董事長 Christopher Gasson、國際項目融資協會IPFA亞洲區理事肖光睿、中國水環境集團董事會秘書房勇,及多家參與到PPP項目中的環保企業、咨詢公司、研究機構出席會議。會議由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主持。
主要發言嘉賓合影
會議中,楊永恒首先發表開幕致辭,他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并提出期待:“會議主題是一帶一路PPP對中國環境產業的影響,任何一個主題詞拿出來都是當前我國面臨的重要挑戰及機遇。今天到場的包括學術嘉賓、實踐部門、環保企業,希望這個平臺能夠給大家搭建很好的交流機制,使得大家圍繞PPP、一帶一路和環境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積極交流。”
楊永恒致開幕辭
韓志峰向與會嘉賓介紹了發改委推動一帶一路PPP開展的相關政策。他表示,PPP理念與絲路精神、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均高度一致,PPP模式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容易接受。因此,在一帶一路中進一步地推廣應用PPP模式是大勢所趨。國家發改委針對一帶一路PPP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與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共同簽署《一帶一路PPP諒解備忘錄》,建立《一帶一路PPP工作機制》,開展一帶一路PPP項目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等。下一步,國家發改委還將繼續對上報的44個一帶一路PPP項目組織專家進行評估論證,篩選出若干典型案例進行推廣;按照諒解備忘錄的要求,組建一帶一路PPP國際專家庫;探索建立一帶一路PPP對話機制等。通過上述方式,繼續深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推廣PPP模式。
韓志峰發言
石峰介紹了環保部及東盟中心就一帶一路框架下環保產業的國際合作所作的努力。他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分布的國家,南亞有水資源及城市化導致污染嚴重的問題,印度和巴基斯坦有空氣污染的問題,中亞有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問題,東南亞有生物多樣性的問題。但目前環保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相對落后的領域,產業走出去,需要找到好的模式和機制。”他認為,當前中國環保產業在技術、成本、運作方式等方面都具備走出去的能力,但存在中小企業多、信息不暢、缺乏配套公共服務、國際化的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導致了走出去還未形成規模。為此,環保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了保障、支撐和服務的角色:東盟中心從2007年開始成立,圍繞一帶一路環保合作的戰略做研究,有著平臺兼具智庫的功能,能夠為環保企業走出去牽線搭橋。
石峰發言
肖光睿剖析了一帶一路上PPP項目的機會和挑戰。他將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分成了6個區域:東盟10國,西亞18國,中亞5國,中東歐16國,獨聯體7國。“南亞和印度是PPP環境相對活躍的區域,印度中小項目很多,南亞區域水務和環保類的項目比較多,中亞和中西亞區域,項目以交通基礎設施和能源為主。”蘊含機遇的同時也存在風險,肖光睿表示,企業也要考慮PPP項目的風險,包括投資環境、政局情況、金融工具可承受能力、地方具體執行效果等。“對比國際經驗,國內企業做EPC的能力比較強,但PPP項目需要打通上下游全產業鏈,集多個環節于一體。目前,大多中國環保企業的整體能力較弱,如何補短板、轉思路、真正融入全球市場,是我們需要的轉變。”
肖光睿發言
Christopher Gasson 帶來了“一帶一路國別報告”,并探討了中國環保企業拓展海外業務的優勢。根據GWI的追蹤情況,2013年之前,全球水務PPP項目數量有918個,2013年至今增長到2169個;BOT和DBU的項目2008年-2014年顯著減少,預計之后會有顯著的增加;污水廠項目在減少,污泥市場預計會有提升;全球PPP市場歐洲和美洲市場相對亞太地區和中東非洲市場較少,主要原因是歐洲和美洲地區相信政府有能力運營好水務資產;亞太、中東、非洲地區需要引入政府方的私人運營商來提高效率。對于一帶一路中的水務PPP,他認為,最大的機會在伊朗地區,因為伊朗需要大量基礎設施建設,而西方資本無法進入該市場。其次,機會在印度和沙特地區。“這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也是挑戰,因為中國企業在國際PPP項目開發上沒有特別多的經驗,國外資本方對中國企業的了解非常少。此外,海外市場有很多風險,包括不怎么熟悉的法律和合同結構。”
Christopher Gasson發言
薛濤代替因故未到現場的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資深研究員、E20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王強作了主題發言,探討PPP模式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契合點。他表示,一帶一路市場很多國家供水領域嚴重不足,在這一塊,中國企業有較強的供給能力。國內的排名靠前的水務投資公司中,上海城投占據第七位。但國內水務PPP的關注點與西方不同。國內關注投資、工程、金融化以及基金的各種使用,關注的主題是回報率、政府信用、風險、履約能力和項目投資。但國際PPP項目關注運營、服務、效率、創新,關注價格機制的建立、支付能力和監管體系與制度等。中國式 PPP的國際有效性受到挑戰。為此,王強翻譯了《城市水務事業的公私合作》,探討如何做到更高效、可持續地水務公司合作。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