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全文如下: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海洋局關于印發《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發展改革委、海洋廳(局):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165項重大工程中“實施海島海水淡化示范工程”要求,推動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積極推進《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三五”規劃》的實施,引導海水利用快速健康發展,我們組織編制了《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實施方案》。現印發你們,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根據本實施方案要求,扎實推進,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 馬淑杰 牛 波 010-68505573
國家海洋局規劃與經濟司 梁 健 鄧康橋 010-68048202
附件: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實施方案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 家 海 洋 局
2017年12月5日
沿海16個省市名單及排序:
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大連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寧波市、福建省、廈門市、山東省、青島市、廣東省、深圳市、廣西省、海南省
附件
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實施方案
2017年12月
一、編制背景
海島是我國國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國家主權、開發海洋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我國共有海島11000余個,陸域總面積約77000平方千米,占我國陸地面積的0.8%;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有居民海島489個,其中一半以上海島依靠管道引水和船舶運水保障用水,200余個海島無本島淡水儲存及供應設施,部分海島地下水超采嚴重,導致海水倒灌、水質嚴重惡化。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拓展藍色經濟空間,探索海洋資源的優化開發。海洋即將成為開拓發展的新空間,海島作為海洋經濟的重要載體,正在迎來開發熱潮。隨著海島經濟社會發展,企業不斷集聚,居民、旅游人數增多,海島水源性和水質性缺水雙重問題逐步凸顯,淡水資源保障壓力明顯增大,亟需尋找新的水資源增量,確保水資源安全供給。
海水淡化作為水資源開源增量技術,具有水質好、占地少、供給穩定、規模靈活和水安全保障度高等優勢。海島海水淡化工程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可有效緩解海島居民用水問題,為缺水海島提供穩定的水資源保障,同時對改善海島人居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截至2016年底,我國共建成海島海水淡化工程75個,形成了13.57萬噸/日的淡化能力,建設及運營經驗基本成熟。
結合“一帶一路”、建設海洋強國等國家戰略,推進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建設,確保海島水資源供應,是保障我國離岸海島居民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加強軍民融合海水淡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海防提供淡水水源的有效補充和支撐,進一步鞏固海島戰略性地位。依托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建設,構建從規劃設計、建設運營、輸配水到用戶全過程的成熟管理體系,有助于增強我國海水利用產業實力,提升海水淡化裝備國產化和技術輸出能力,打造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穩步提高我國國際海洋戰略地位。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對推動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實施海島海水淡化工程的要求,全面落實《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三五”規劃》《全民節水行動計劃》提出的海水淡化建設任務和規劃目標,以海水淡化民生需求及產業發展為導向,將海水淡化與海島生態島礁建設相結合,強化海水淡化水對常規水資源的補充和替代,因島制宜、加強規劃、合理布局、創建樣板,加快打造一批海島海水淡化工程。
(二)基本原則
——加強頂層設計,落實需求導向。從頂層設計上將海水淡化水作為保障島嶼居民用水的重要補充和應急水源,優化水資源供給結構。結合海島發展規劃,全面統籌海水淡化設施建設,堅持需求為先,將海水淡化水列入水資源總體論證,進行統一規劃、布局及有序建設。
——堅持因島制宜,分類逐步推進。針對海島上不同用途和規模的用水需求,分類建設大中型、小型海水淡化設施。鼓勵有條件的海島,采用可再生能源供電、供熱方式。根據地方設施及資金配套能力、需求缺口情況、運營條件等,分步實施海島海水淡化設施建設,形成不同的建設模式。
——強化政府政策,發揮市場作用。統籌國家和地方相關部門間的產業政策及資金政策,形成海島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的綜合協調機制。進一步探索建立市場化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海島水資源配置中的主體作用,實現海水利用工程市場化建設運營。
(三)方案目標
1. 總體目標
到2020年,有效緩解海島居民用水問題,改善人居環境。海水淡化成為嚴重缺水海島地區主要供水方式之一,海島水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提高;海水淡化水基本滿足海島不斷提升的生活、生產用水需求,有力保障海島經濟、社會、國防的可持續發展。
海水淡化技術在海島普遍推廣應用,關鍵部件和原材料逐步實現國產化,海島海水淡化工程裝備國產化率達到一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與可再生能源的耦合效率顯著提高,海島海水淡化建設、運營及管理市場化機制逐步完善。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