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州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武雁:
突聞噩耗,悲痛萬分。平靜下來憶起何老生前的話,您一定不愿意看到我們因為您的辭世而悲哀。在與癌癥做斗爭的那段日子里,您表現得頑強、樂觀,令人崇敬。我會忍住悲傷,像您生前希望看到的那樣,用鮮花和笑容為您送行。
追憶滿滿,眼里心里,全是您開懷的笑聲和充滿生命力的話語。
初識何老,是1999年中國水網最早的那間京寶花園的辦公室里。為了紀念一個輪回,今天特在中國水網發文為您送行,紀念那段在水網,在金州共同戰斗過的日子。
20年來,作為環保界的前輩,您對事業執著的追求和永恒的創新精神一直鼓舞著年輕的一代,讓我一進入就深深愛上了這個行業,并立志成為像您一樣的環保人,用生命熱愛事業,熱愛生活,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您是我們事業和人生的導師。
此刻,手里正在翻看一本《究竟為何在人世》的書,里面碰巧有這樣的描述:“人在肉體死亡的頭三天,生命體與“自我”聯結的星芒體仍然結合在一起,這正是發生整個生命全景回顧的時候。”如果真能如書中所言,何老,此時此刻,回顧您榮耀的一生,您會有怎樣的欣慰,怎樣的驕傲!
追憶滿滿,我用笑容為您送行,愿您繼續以強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去影響和創造另一個嶄新的世界,一路走好。
中持股份董事長許國棟:
我與何局相識二十年,二十年前他幫我設計了無錫金源的辦公樓,6年前我們還一起在武雁的和順客棧休養。他是個樂觀、積極、豁達、忠實、守信的人。工作上,他在鐘罩濾池、現代水廠、水博物館等方面的貢獻業內盡知,退休后還參與創辦了中國水網,為水網的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斯人已逝,追思長存!
北京金澤環境能源技術研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國宇博士:
2006年9月初,由于工作關系認識先生,十二年來,先生的敬業精神、創新精神、樂觀精神深深影響著我,我們逐漸成為忘年交,成為無話不談的摯友,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先生給予了莫大的關心與支持。
四年來,先生積極面對病情,并將病情、治療方案、治療過程、治療效果、治療體會等信息全面發布到微博上,先生的微博內容深深影響了諸多癌癥患者,先生的樂觀精神深深影響著病友,被不少病友稱為“活菩薩”。
先生的病情時好時壞,我保持每天和先生微信互動,期間,和先生討論去南通看望先生,先生一直未同意。考慮到先生的實際情況,為了避免過多打擾先生,一直未成行,期待著先生有所好轉之后去看望先生。我為未在先生走之前去看望先生而深深自責!
7是先生的幸運數字,先生的諸多號碼中都帶有7,7月12日,10:07,享年77歲。冥冥之中,7再次光顧先生,這次,7將先生帶往了沒有病痛的天堂,相信先生在天堂仍然以自己的獨特人格魅力影響他人。
原同事郝小軍:
與何老結緣,源于金州,交于水業。老先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影響著很多人。聞悉故去,腦海浮現出的笑臉仿佛仍在驕傲的給我們指著他在家自制的仰頭電腦桌。快樂的人在天國也會很開心。念何老先生,郝小軍敬拜。
E20環境平臺策劃與企業調查部總監全新麗:
2003年,我到中國水網工作后,認識了何總。何總那時候六十出頭,精神飽滿,雖然是退休的年紀,但工作勁頭不輸年輕人。何總是個熱愛新事物的人,何總是水網博客最優質的創作者之一,我覺得人世總是悲苦的,所以更需要一些何總這樣的人,有熱情、熱誠,有對事業、對親人朋友的熱愛。
我們一生中會遇到8萬多人,大都只是彼此的過客。我很慶幸認識了何總這位前輩。
滄海桑田,在以億為單位的歷史中,人類肯定要回歸塵土。所有的人類,都是因為造物主的恩典,變成人類來感受這個美麗的世界,最終還是要變回泥土。但,瞬間即永恒。
上海潤源水務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杰:
早上驚聞何老先生噩耗,深感痛心。往事猶如昨日,歷歷在目。初識何老是2001年,那時他作為中國水網的創辦人參加李院士70大壽,作為晚輩對他幽默深情的臺上祝詞印象深刻,非常敬佩。結束學業后很幸運有機會和何總一起多年共事,諄諄教誨,受益良多!何老對超濾膜技術在自來水廠的工程化應用方面做了里程碑式的貢獻,學術思想影響了很多水廠的工藝設計。一直關愛著我的個人成長及家庭。我也天天在微信里關注著何老安康,牽掛著他與病魔爭斗的癥況。敬佩先生每日微信文字里的樂觀豁達,也感受到先生對生活的深深熱愛。何老,愿天堂里不再有病魔的折磨,請一路走好!
近期,中國水網將為何壽平先生制作專題,以表追思。如有追憶內容,可直接在微信底部留言,或發送微信后臺。
何壽平生平
何壽平,1941年10月5日生。中共黨員。
1958年到南通自來水廠工作。1974年進行“移動沖洗罩濾池"科研,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勵,前國際水協主席盛贊:“是世界最先進的。”
1976年與生于1950年12月11日的蔣琪女士結為夫妻,恩愛互敬,1977年育一女,先生深以為幸。
1988年,何壽平主持狼山水廠建設,參與工藝、自控設計,建成全國首家全程自動化的大型水廠。
何壽平先生創辦了中國第一座水專業的博物館:“南通給水技術博物館“。
1993年何壽平先生就任南通市國土規劃局副局長,參與城市規劃管理,先生堅持原則,悉心服務。
1998年何壽平先生退休后,創建國內最早的水專業網站"給水技術博物館"。
2000年何先生進京,作為聯合創始人,創辦并就任“中國水網”第一任總編。
何壽平先生曾擔任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客座專家、哈爾濱建筑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水工業學會給水委員會多屆委員。2017年獲水工業學會給水委員會終身成就獎。
何壽平先生2008年主持"以超濾為核心的短流程凈水工藝"研究,取得的成果被國內權威專家高度贊譽。
2010年何壽平先生編著出版感恩之作《紅菱硯》。何先生還主編及參與編寫專業著作、各類手冊10余冊。
2013年2月12日相濡以沫的愛妻突然病逝,何壽平先生深度思念。
2014年患肺癌,何壽平先生以樂觀的精神頑強與病魔抗爭。
何壽平先生于2018年7月12日在江蘇南通病逝,享年77歲。
對何壽平先生的離去寄予最深的哀悼和懷念。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