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對我國農村污水治理的啟示
分散式處理系統從20世紀50年代發展至今,已經成為美國極為重要的農村污水處理手段。全美25%的居民家庭采用了該系統,污水處理量占廢水總量的10%,為美國農村水環境質量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鑒于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存在引導缺乏、標準缺失、選用盲亂等問題,需學習和借鑒美國在農村污水處理領域的成功經驗。
1.分散式處理是農村污水處理的發展方向
對于住戶分散,污水管網不完善,資金薄弱,管理水平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分散式處理系統具有其特殊優勢,實現了污水就地處理和就地回用,具備靈活多樣的技術工藝,減少了排水管網的基建費用和運行費用,受到了美國政府的有力支持而被廣泛應用,被美國環保局認定為極為重要的污水處理方式,并于2007年制定了分散式處理系統的長期發展戰略。而目前我國農村地區污水處理技術混雜,缺乏農村污水處理方面的統一技術標準,可借鑒美國的農村污水處理模式,各地根據當地條件積極開展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的不范與推廣工作。若只有生活污水接入,可采用以土地處理為主的現場污水處理模式;如村莊土地緊張或污水成分復雜,則可采用以處理單元(生化或過濾)為主的處理模式;若用地緊張又無其他廢水進入的村莊,可以采用土地處理與處理單元(生化或過濾)相結合的處理模式。
2.建立專業化運維服務體系,強化運行管理
為強化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管理,根據環境的敏感性和處理規模,美國環保局提出了5種管理程度逐步加強的運行模式。同時,美國政府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如社區污水系統綜合管理計劃,用以提供資金支持分散污水系統的長期維護,從而有效保障了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的有效運行。目前我國各個省市正積極開展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方案的不范研究,但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有錢建設,無錢運行”的問題。據統計,由于缺乏專業的運維人員和充足的維護資金,已建成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有效運行率不足20%。因而我國應通過合理的政策,支持多種經營模式相結合的專業運維服務隊伍的發展,保障運維資金,以保證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持續穩定地發揮其應有的效能。
3.制定法律法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美國農村污水處理政策分類細致、設計嚴密,經過不斷完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這既體現在管理對象上,如點源和面源、水質受損流域和水質未受損流域;也體現在管理手段上,分別采用排污許可證、最佳管理實踐、最大日負荷總量計劃對受損水質流域內的點源和面源進行有效管理;更體現在排放限值中,依據受納水體的水質采用二級處理標準、基于水質的排放限值或基于TDML的排放限值。我國的環境管理體系是以城市污染和工業污染防治為目標建立起來的,對于現階段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還沒有相應的排放標準及技術規范。國家層面除了《農村生活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外,尚未出臺農村污水處理有關的國家行業標準和相關指南。因而我國需從立法著手,根據不同地區屬性(如環境敏感區域、水源保護地等)確定治理范圍,加快制定靈活的具備操作性的農村污水治理政策,充分發揮政府的統一規劃和指導作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