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市政協人資環建委召開“長三角區域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情況”聯動民主監督工作啟動會。市政協副主席李逸平出席。
今年,長三角地區政協將聚焦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情況,開展聯動民主監督。會上,市政協人資環建委主任陸月星通報了聯動民主監督(上海地區)的實施方案。上海市政協人資環建委將重點聚焦《長三角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2018年工作重點》《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2018年工作重點》推進實施情況,展開監督調研、視察;聚焦長江(皖蘇滬段)水環境保護上下游聯動、區域跨界河流湖泊上下游聯動、近岸海域污染整治開展監督調研。
據悉,三省一市政協將圍繞本次民主監督的重要內容,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分別組織委員針對跨區域、跨流域的防治協作情況實施民主監督。上海市政協人資環建委將攜手寶山、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和崇明區政協對口專委會,對跨流域河流污染防治協作情況展開監督性調研;將采取明察與暗訪結合的方式,針對監督重點內容,既安排集中監督性調研,聽取情況介紹,又組織不通知、不打招呼地現場查看、走訪調研。
聯動民主監督(上海地區)報告將于今年第四季度形成并提交。屆時,市政協人資環建委還將結合市政協年末視察,對長三角區域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情況進行“回頭看”。
圍繞如何更精準、更有效地開展聯動民主監督,與會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展開討論。市政協委員鮑朔望和十二屆市政協委員王祥榮提出,環保數據的共享,關乎污染防治協作的質量和效率,本次民主監督應重點關注這類問題。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低碳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胡靜建議,監督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突出重點。
李逸平表示,本次聯動民主監督要堅持問題導向,重點聚焦長三角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推進實施中的難點、痛點和長期難以解決的問題,切實提高監督實效,推動整改落實;要加強三省一市政協的聯動,加強市、區政協的聯動,開展監督性調研,形成高質量的聯動民主監督報告,做到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及時報送市委、市政府供決策參考。
8月30日,市政協人資環建委赴市環保局開展“長三角區域污染防治協作機制落實情況”聯動民主監督工作調研。市政協副主席李逸平參加。
《長三角區域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協作近期重點任務清單》近期出臺,明確了大氣和水污染聯防聯控、執法互查、數據共享、科研合作等14項重點任務和分工責任,由三省一市相關部門和國家部委有關派出機構分別牽頭推進落實。據市環保局介紹,當前長三角區域污染防治協作有四方面的工作機制:會議協商機制、工作協作機制、信息共享機制、科技協作機制。在各方持續努力下,近年來,長三角區域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但與目標、期望還有差距,需要進一步完善協作機制。
在完善協作機制方面,市環保局表示,一方面將繼續強化已有的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另一方面將強化“大氣和水協作機制”與“區域一體化合作”兩個平臺之間的對接融合,推動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聯動;在完善政策保障方面,將完善環境預警和應急機制,推動環境數據實現常態化共享,落實長三角環保領域信用聯合獎懲機制。
市政協委員陳玲提出,在對水污染進行聯動民主監督的過程中,要加強對農業面源污染、工業企業污染的監督,并進行提前布局。十二屆市政協委員王祥榮提出,在實施生態補償機制的過程中,要注重不同區域在利益關系上的協調平衡。市政協常委黃勇平提出,在開展污染防治方面,上海有不少成功經驗和技術,應在長三角區域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