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要點:通過設置提升泵站、水系合理連通、利用風力或太陽能等方式,實現水體流動;非雨季時可利用水體周邊的雨水泵站或雨水管道作為回水系統;應關注循環水出水口設置,以降低循環出水對河床或湖底的沖刷。
限制因素:部分工程需要鋪設輸水渠,工程建設和運行成本相對較高,工程實施難度大,需要持續運行維護;河湖水系連通應進行生態風險評價,避免盲目性。
2)清水補給
適用范圍:適用于城市缺水水體的水量補充,或滯流、緩流水體的水動力改善,可有效提高水體的流動性。
技術要點:利用城市再生水、城市雨洪水、清潔地表水等作為城市水體的補充水源,增加水體流動性和環境容量。充分發揮海綿城市建設的作用,強化城市降雨徑流的滯蓄和凈化;清潔地表水的開發和利用需關注水量的動態平衡,避免影響或破壞周邊水體功能;再生水補水應采取適宜的深度凈化措施,以滿足補水水質要求。
限制因素:再生水補源往往需要鋪設管道;需加強補給水水質監測,明確補水費用分擔機制;不提倡采取遠距離外調水的方式實施清水補給。
3)就地處理
適用范圍:適用于短期內無法實現截污納管的污水排放口,以及無替換或補充水源的黑臭水體,通過選用適宜的污廢水處理裝置,對污廢水和黑臭水體進行就地分散處理,高效去除水體中的污染物,也可用于突發性水體黑臭事件的應急處理。
技術要點:采用物理、化學或生化處理方法,選用處理能力大,效果好,占地小,簡便易行,運行成本較低的裝置,達到快速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的目的;臨時性治理措施需考慮后期綠化或道路恢復,長期治理措施需考慮與周邊景觀的有效融合。
限制因素:目前傳統技術排放出水效果差,需加快研制新型物化處理裝置;需降低費用支持和專業的運行維護;部分化學藥劑對水生生態環境具有不利影響。
4)旁路治理
適用范圍:主要適用于無法實現全面截污的重度黑臭水體,或無外源補水的封閉水體的水質凈化,也可用于突發性水體黑臭事件的應急處理。
技術要點:在水體周邊區域設置適宜的處理設施,從污染最嚴重的區段抽取河水,經處理設施凈化后,排放至另一端,實現水體的凈化和循環流動;臨時性治理措施需考慮后期綠化或道路恢復,長期治理措施需考慮與周邊景觀的有效融合。
限制因素:需加快研制處理效果更好的新型物化處理裝置;需要費用支持和專業的運行維護。
總結
黑臭河道治理是多專業、跨部門、綜合性的全過程系統工程。在治理過程中,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及其他治理方案,需結合“一河一策”進行統籌考慮。點源污染為主要污染,面源及內源污染也不能忽視,截污、納污系統的建設與完善直接關系水環境綜合整治目標的實現,將傳統的工程措施與生態治理技術相結合是保障長治久清的根本措施之一。 目前采用傳統或PPP模式的河道治理項目,均需制定良好的技術方案及運維保障機制,逐步完善納污、排污系統及雨污分流系統;結合在線處理消除難以截污及初雨溢流污染;逐步實現生物多樣性,強化自我修復能力;融合景觀建設,結合文化旅游,建立健全水環境治理工程建設運行管理體系和機制;生態環境治理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和諧共存,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確保實現河道水質與水環境持續改善,達到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效果。
參考文獻:張顯忠. 黑臭水體原位修復技術試驗研究與工程示范[J]. 《中國市政工程》,2017,第1期:23-25.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