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問題之九:PPP按績效付費是否會影響項目的可融資性
對于PPP績效付費是否影響可融資性,主要分析對項目收入波動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有些項目收益較高,行業比較成熟,社會資本經驗豐富,履約能力較強,績效達標難度一般,績效付費不會影響其可融資性。而對于項目收益較低,社會資本經驗和履約能力較弱,行業技術復雜,建設和運營難度較高,績效標準要求過高且績效掛鉤、考核力度大過的項目,現金流波動可能較大,還款來源具有不確定性,項目的可融資性會受較大影響。對于該類項目融資,可能視情況需要社會資本的增信,如社會資本提供擔保或差額補足,或者針對績效扣費采用有限追索的方式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
熱點問題之十:金融機構如何面對PPP績效付費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按績效付費是PPP的核心要義,《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明確,積極開展涉及一般公共預算等財政資金的政府投資基金、主權財富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債務項目績效管理。因此,預算資金全面績效管理已是大勢所趨。而且按績效付費本就是市場化行為,傳統市場化交易行為都是按質論價,與PPP按效付費異曲同工。因此,對于已在市場上摸爬滾打多年金融機構不必過于擔心,應積極面對。對于具體的項目,一是金融機構要看社會資本,確保其具備相關PPP項目建設和運營履約能力;二是針對不同績效考核結果對付費影響進行財務敏感性分析,分析項目的收入和償債現金流的保障能力,如果項目收益較高的,則項目仍可能具有較強的還款能力,如項目收益較低,本息保障較弱的,可能要求社會資本額外增信。
PPP模式發揮市場機制決定性作用,體現了政府治理模式的變革。PPP績效管理,是實現公共產品和服務增質提效和物有所值的重要抓手,也是政府方對項目監管的主要手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強調,力爭用3-5年時間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在此,展望PPP績效管理體系建設和完善,未來可能有幾大轉變:
一、PPP將依托大數據從績效評價向績效管理轉變,從設定績效目標和指標體系(包括建設期、運營期績和移交期績效指標)、績效執行到績效后評價等;
二、PPP績效管理覆蓋項目全生命周期,從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識別、準備、采購、執行(設計、建設和運營)到移交全流程;
三、建設和完善相對標準化的分行業、分領域PPP績效指標體系,進一步突出行業特點,與行業或地區指標銜接,這有利于績效指標和考核的可比性。建議行業主管部門、實施機構和行業專家、技術專家積極參與;
四、PPP績效管理應與風險識別分配相銜接,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履約責任框架內開展績效管理。風險識別和分配是PPP一個核心要義,每個PPP項目通過合同明確政府方和社會資本方(項目公司)之間風險安排、權利義務關系,不同項目即有共性也有個性,開展績效管理也應既要標準化,也有差異化;
五、PPP績效管理對象進一步擴大。從社會資本、項目公司向包括政府實施機構和政府出資方代表在內各參與方擴展,其中政府方支付責任履約也是績效管理的重要內容。
六、績效管理指標體系應突出公共產品和服務產出,設立關鍵性指標和權重,體現公共產品或服務標準、項目管理質量、發掘項目市場化收入成效、創新成效以及帶動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間接效益等。
七、進一步加大績效管理信息公開力度,有利于加強PPP市場誠信體系建設、規范項目運作、建立多方監督體系。
近日,由薛濤、湯明旺、李曼曼合著的《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一書正式與讀者見面,深度解析20年發展歷史和四年來的曲折現狀。詳情及書評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了解,欲購買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