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耙粠б宦贰背h提出已近6年,6年來,已經有12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我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合作成果有目共睹。在合作中,一批環保企業也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為中國知名的環保企業,北控水務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斬獲頗豐,馬來西亞吉隆坡潘岱II污水處理廠、新加坡樟宜II新生水廠、收購威立雅葡萄牙水務資產,北控水務用實力交出了一張張滿意的答卷?!耙粠б宦贰鄙?,企業收獲的不僅是硬實力的項目,還播種了沿線國家人民對中國企業的信任,這種文化上軟實力的提升和共贏才是大國企業的擔當。
困難一個接著一個
海外環保項目的落地難度往往超乎國內從業者的想象。企業不僅要有走出去的勇氣和魄力,更要有技術、施工、金融等綜合實力。北控水務在馬來西亞潘岱II污水處理廠項目中就經受了嚴峻考驗。
地質條件復雜,施工條件惡劣。潘岱II污水處理廠所在地原是一個舊礦場,采礦結束后當地對土地進行回填,建立了最簡單的污水處理設施氧化塘,氧化塘不僅影響環境而且污水處理不干凈,就這樣運行了20余年。
▲馬來西亞項目建設前原有的污水處理設施氧化塘
首先,原污水處理廠的基本資料匱乏就是一大難點。北控水務馬來西亞項目負責人坦言,剛接手項目時,業主移交給北控水務的僅僅是一個氧化塘,且缺乏原污水處理廠的基本信息資料,這對企業的挑戰十分巨大。
同時,標準不同也是一大障礙。在馬來西亞的英國標準體系下,面對全新的監管程序、監管體系、技術標準,整個項目的工作步驟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按照馬來西亞法律,在建設新污水處理廠的過程中,要兼顧處理原廠污水處理達標,這在技術上也是一個難點。
此外,與目的國的工作習慣、文化融合也是一道難題。北控水務海外事業部總經理羅學耕對此深有感觸,他舉了個有趣的例子:“比如在項目土方工程中,土方外運的單價是150馬幣/車,每天每臺車外運6車,企業為趕工期提高價格到180馬幣/車,結果每天每臺車外運5車,沒想到效率反而降低了。因為司機覺得運完5車一天的錢就賺夠了,不愿意多干?!?p style="text-indent: 2em;">辦法總比困難多。針對項目諸多難點,北控水務為馬來西亞提供了地下污水處理廠解決方案,有人說這樣建造成本高,但在北控水務看來并非如此。作為環保旗艦企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北控水務既為業主考慮提高性價比,也為當地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考慮,從而提出了原址上建設地下污水處理廠的方案,這一方案將比把處理廠移至遠郊的性價比更高。
▲建成后的馬來西亞潘岱II污水處理廠
在施工中,北控水務將原有氧化塘隔離出約1/3的面積作為臨時污水處理設施,并利用活性污泥法,向其中加入生物填料,增加微生物載量,以便在如此小的空間中百分之百處理既有污水。
原址根本沒有足夠空間來處理現有污水,氧化塘里還有一兩米深的泥沙和污泥,總共約有幾十萬立方米,需要按環保法律要求脫水清除?!绷_學耕告訴記者,“為此,企業采用了土工管袋用于污泥脫水,僅清理泥沙和污泥就花費了半年時間?!?p style="text-indent: 2em;">此外,項目還結合了水回用、太陽能、水源熱泵、污泥消化發電等節能降耗技術,以彌補地下廠的額外運行成本。尤其是污泥消化發電,成功實現了系統的連續穩定運行,這在馬來西亞尚屬首例。
更重要的是,這一項目做到了完全與國際接軌。項目設計完全按照馬來西亞的英式技術標準體系。由于中、馬兩國技術標準體系和技術文化不同,工程師的思維模式、作圖工具,乃至圖紙的表現形式都有著極大的差別。在項目設計期間,一張圖紙會經過十余次的反復審批、修改,整個團隊在邊學習,邊接受消化馬方批改意見中,突破自我,做到了與國際標準接軌。馬來西亞顧問公司盛贊,這是馬來西亞質量最好的污水處理廠。同時,項目也為當地節約了更多的土地空間用于周邊居民休閑娛樂。
▲當地居民在馬來西亞潘岱II污水處理廠地上公園舉行足球比賽
目前,馬來西亞潘岱II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32萬噸/天,服務人口142萬,是馬來西亞第一大污水廠,也是世界第三大地下污水廠。項目建成后,吸引了老撾等東南亞國家、非洲國家的政府代表團參觀考察,也成為了馬來西亞的高校、行業或技術學會參觀交流地。
世界水高地上的中國制造
去年7月,新加坡樟宜Ⅱ新生水廠迎來了一位客人,他就是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他在生產線上品嘗新生水,并對新加坡樟宜Ⅱ新生水廠給予高度評價。
▲潘基文在新加坡樟宜Ⅱ新生水廠生產線上品嘗新生水
這座新生水廠由北控水務投資建設運營,處理規模22.8萬噸/日,不僅為2016年新加坡緩解水荒做出了貢獻,還憑借融資速度、創新的融資方式、優先降低的運行成本,成為新加坡首個由國外公司主導的PPP項目。
新加坡現有5座新生水廠,最新一座就是樟宜新生水廠,每天提供水量按一個奧運會標準游泳池的長50米、寬21米、水深至少1.8米來算,可以裝滿超過120個泳池。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