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2018年陜西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包含了綜述、環境質量、措施與行動、2018年陜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十大亮點4個方面的內容。
其中,環境質量部分,分為環境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聲環境質量、輻射環境質量、生態環境質量5個方面。2018年,陜西省13個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由好到差依次是安康、商洛、漢中、楊凌示范區、榆林、寶雞、延安、銅川、韓城、渭南、西咸新區、西安、咸陽;13個市(區)優良天數比例在43.0%~90.7%之間,平均優良率為66.5%;10個設區市和楊凌示范區開展了自然降塵監測,其中年均降塵量最低的是漢中市、最高的是延安市;15個市(縣、區)開展了酸雨監測,共采集雨樣858個,未檢測出酸雨樣品。
水環境質量方面,2018年,全省河流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78.9%,較上年上升13.8個百分點;Ⅳ~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5.0%,較上年下降11.9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6.1%,較上年下降1.9個百分點;50個國考斷面中達到考核目標的46個,超過考核目標的4個,國考斷面Ⅰ~Ⅲ類優良比例為80%,劣Ⅴ類斷面為2%。
聲環境質量方面,10個設區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范圍為53.9~59.3分貝,平均56.7分貝;10個設區市開展了道路交通噪聲監測,平均等效聲級介于63.4~69.9分貝之間,聲環境質量等級為一級(好)。全省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輻射環境質量方面,2018年全省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陜西環保大廈等7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的空氣吸收劑量率均屬于正常環境水平。
生態環境質量方面,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為61.94,生態環境質量為“良”。全省約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生態環境良好的區域。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