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要打贏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黑臭水體治理如何見效?核心的管網普查溯源工作又該如何開展?6月5日,北京恒通國盛環境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恒通環境)總裁、高級工程師劉許童,應中國市政工程協會邀請,授課“市政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應用工程師培訓班”,給學員們帶來了題為《城市排水全管網普查3.0——以珠海金灣區項目為例》的分享。
隨著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從“高速發展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導下,建設“美麗中國”成為了當前乃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重要工作。
在水環境績效考核機制倒逼下,排水管道檢測評估的需求逐步受到各地政府重視。然而,供給側的高質量服務相對短缺,部分業主和設計人員對管道檢測、評估工作尚不熟悉,供應商良莠不齊。中國市政工程協會管道檢測與修復專業委員會聚焦該問題,于6月4-5日在廣東佛山組織了一期“市政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應用工程師培訓班”。恒通環境總裁、高級工程師劉許童應邀授課,以珠海金灣區項目為例,講述了恒通環境“城市排水全管網普查3.0”的實踐與思考,并介紹了恒通環境排口溯源機器人的最新應用情況。
如何理解“城市排水全管網普查3.0”?恒通環境總裁、高級工程師劉許童指出,該階段應包括對管網外來水進行調查、排口污水溯源、雨污混接全面調查以及管網健康度調查,旨在為管網整體改造設計與修復提供方案依據,逐步建設城市排水管網數字化管理平臺,從而恢復城市排水管網功能,提升污水處理廠進水質量,減少城市水系污染源,助力消除黑臭水體,改善城市的水生態環境。
恒通環境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體,2018年中標珠海市金灣區近6000萬的排水管網健康度檢查及雨污混接調查采購項目,在國內這是少見的高投資額管網調查項目。該項目的落地實施,標志著國內的排水管網普查工作進入到3.0階段。
“城市排水全管網普查3.0”內涵如何?主要采用哪些普查手段?考核標準應該如何設定?又有哪些技術難點問題急亟需解決?劉許童從城市排水管網普查溯源的背景、現狀切入,將排水管網普查溯源不同階段的歷史演變娓娓道來,再輔以珠海金灣區案例分析,力圖讓學員們充分理解并掌握“城市排水全管網普查3.0”的要點。
針對黑臭水體治理中排放口隱蔽、雨污混接、管網破損塌陷等復雜工況,恒通環境于2018年研發了一款“殺手锏”——排口溯源機器人。它具備全地形作業能力,可實現有水、無水全通過作業,穿梭于城市排水管網、暗河,執行管網巡檢、精確定位、排口溯源、水質檢測等任務。由于高度集成,它能夠加裝各種功能模塊,如:激光掃描、聲吶檢測、管線定位、水質分析、氣體檢測系統等,還能進行管底、河底淤泥沉積分析,并將信息傳輸到后臺,形成完整的檢測報告,實現對排水管網、排口數據的全方位采集與分析。
恒通環境排口溯源機器人在陜西西安、山西長治、福建漳州和深圳光明區、寶安區等地的地下河渠、管網普查檢測項目中歷經檢驗,借助它對黑臭河道、排水管網進行深度調查,可以掌握排水管網的健康狀況,摸清排水管網對河道污染的影響,從而繪制“一張圖”對管網進行科學運維管理。這也是黑臭水體治理的有效“治本”之道。恒通環境排口溯源機器人在2019年4月舉行的第20屆中國環博會上新品首發,受到了《科技日報》、經濟參考、人民網、中新網等國內權威媒體,以及日本《化學工業日報》的關注。
《科技日報》報道恒通環境首發排口溯源機器人
劉許童援引國家統計局數據指出,截至2017年我國城市排水管道總長達63萬公里,與2016年相比增長了9.24%,是2010年的1.7倍,但受污水腐蝕、污物沉積與荷載等影響,管網破損、滲漏、淤堵、錯接等問題普遍存在。“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在排口,核心在管網”,恒通環境致力于城市排水全管網普查溯源,就是要抓住黑臭水體防治過程中的痛點問題,切實提升城市的水環境質量。
相關新聞: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