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6 某污水廠降雨后進廠水質變化
5.在污水廠對溢流污水進行快速處理排放的考核,我們建議應對標國際先進典型案例,建立以總量管控為目標,探索“晴雨不同標”的排放標準。
圖7 底特律污水處理廠晴雨不同標準
二、降低處理藥耗
隨著污水廠達標改造的開展,污水廠藥耗成倍地增加。化學藥劑的生產、運輸與投加需要消耗資源,也是變相地增加社會污染負荷容量。如何最大發揮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優化減少藥劑使用量,也是我們關注問題之一:
1.基于DO等參數控制和碳源投加點優化,減少投加碳源量,實現更好的脫氮效果。
2.開展異養反硝化碳源強化利用研究,增強生物脫氮除磷作用,減少外加碳源。如我們目前開展BBSNP工藝研究,可實現反硝化聚磷菌一碳兩用;開展污泥側流溶胞減量-碳源補充工藝研究,主要強化污水內部碳源循環利用。
3.開展自養反硝化研究,利用以無機碳作為碳源、氫氣為電子供體的自養菌完成反硝化,實現污水深度脫氮,節省成本并消除外加碳源二次污染。
三、提升出水水質
目前污水廠要求出水水質是達到一級A,我們一方面關注如何使出水水質優于一級A,同時也在關注加藥之后的消毒副產物安全問題:
1.對現有污水廠進行提標改造,出水水質標準從二級提高到一級A;
2.對尾水未消毒、消毒后糞大腸菌群變化規律,及消毒副產物進行研究,分析其在排放水體中變化規律和機理,及對水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探索消毒工藝優化和消毒的必要性,避免產生二次污染。
3.對達標改造后的廠進行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升出水水質。
第二、污泥處理——全循環挖潛利用
按照污泥處理減量、穩定、無害和資源化的目標,上海污泥通過干化焚燒后,減量、穩定和無害基本做到,但資源化還有待提高,針對如何提高污泥資源回收利用效率的問題,姚杰提出了兩點思考建議:
一、提高能源自給率
目前,污水處理廠能源自給率較低,污水污泥中的能源利用率亟待提高。針對最大限度提取利用污水能源和提高污水廠能源自給率的目標,姚杰提出三點建議:
1.通過污泥厭氧強化工藝優化研發,進一步提高污泥厭氧消化產氣率,保證厭氧消化工程穩定、高效運行,提高生物質能源利用率;
2.研究污泥干化焚燒工藝中不同泥質情況下的入窯臨界含水率,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
3.基于污泥干化焚燒系統質能平衡校核計算,進行干化氣體余熱回收利用提質增效研究。
二、提升灰渣資源利用率
在確保環境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污泥灰渣資源化利用的目標,姚杰提出三點思考建議:
1.對污泥焚燒灰渣成分進行分析研究,對灰渣的性質進行鑒定,為后續處置提供依據;
2.開展焚燒灰渣建材利用研究,探索多種資源化途徑。經初步研究,污泥灰中SiO2含量在30%左右,可進行建材利用,作為水泥生料鐵質校正料、制備水泥混合材、制備水泥混合材、混凝土參合料、路基材料等;
3.開展污水污泥中磷等元素回收利用研究。污泥中磷含量達12%左右,可做為制備土壤改良劑或磷肥的原料。
第三、氣體處理——全方位收集控制
根據公司情況,目前主要關注污泥干化焚燒產生的煙氣和臭氣,針對這兩方面姚杰提出他們的思考和做法:
一、優化煙氣處理,進一步降低煙氣污染物的排放濃度
姚杰提出,一方面研究優化目前煙氣處理工藝,使煙氣排放濃度低于《生活垃圾焚燒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1/768-2013)和歐盟標準。
另一方面,開展《污泥單獨干化焚燒煙氣排放標準》地方標準的研究,為進一步規范和優化煙氣排放控制提供依據。
二、提升臭氣控制標準。污水廠廠內也需做到臭氣全收集、全處理
姚杰指出,污水廠不僅需實現廠界外臭氣高標準排放,對廠內操作間也需要維持無臭工作環境,實現臭氣源全收集處理、臭氣廠界、廠內全控制,實現環境友好。這需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推動:
一是通過污水廠提標改造工程,對污水廠產生臭氣的污染源進行全覆蓋,實現臭氣全收集、全處理,處理后臭氣排放可滿足目前全國最高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1/982-2016)和《惡臭(異味)污染物排放標準》(DB31/1025-2016)。
二是研究對操作空間臭氣的控制技術;推進上海地方標準《污水廠區臭氣治理技術要求》制定,確保廠內外臭氣同步達標,改善操作人員的工作環境。
第四、智能管控——全環節智能高效
針對全環節智能高效,我們主要圍繞智能感知和操作、智慧管理和決策兩方面展開。
一、智能感知和操作
目前,污水廠運營企業對智能感知和操作的需求較為強烈。因為所有現存污水廠加蓋以后,難易直接看到設備和工藝的運行狀態,只有提升智能感知、無人巡檢的能力,使設備和工藝遠程可測、可控、可視、可調,才能確保污水處理廠安全運行;從實現精細化管理的要求,我們也必須實時對工藝運行的數據快速掌握,為工藝的實時調整提供依據,確保廠達標排放。同時通過信息系統可以對系統進行優化,如精確加藥、精確曝氣等,可實現降本增效。
二、智能管理和決策
智慧管理方面,我們主要聚焦于建立大數據系統,將所有運行參數和運行數據進行收集匯總,通過開發專用系統為運行提供優化策略并實施。并且對污水廠的能源和資源進行審計,對全廠能耗、藥耗分析提供決策支持。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